五格剖象法简介(教你如何自己判断名字的吉凶)超级简单
五格剖象也叫五格取象,是根据《易经》的“象”、“数”理论,依据姓名的笔画数和一定规则建立起来天格、地格、人格、总格、外格等五格数理关系,并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来推算人的各方面运势。姓名分复姓复名、复姓单名、单姓复名、单姓单名等几种情况,姓超过一字为复姓,名超过一字为复名。天格:复姓,姓的笔画数相加;单姓,姓的笔画数加1。如司马光,司马是复姓,天格是5+10=15;李刚,李是单姓,天格是7+1=8。天格乃祖先留下来的,其数理对人影响不大。人格:复姓复名,姓氏的第二个字加名的第一个字的笔画数;复姓单名,姓氏的第二个字加名的笔画数;单姓复名,姓加上名的第一个字的笔画数;单姓单名,姓名笔画相加的数。人格,又称"主运",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人一生的命运,均由此人格推断。其构成是姓氏最下字与名字最上字笔画数之和。如:刘江,人格数是15+7=22。司马懿,人格数是10+22=32。地格:复名,名的各字笔画数相加;单名,名的笔画数加1。地格,称为"前运",主管人中年以前的活动力。如司马懿,地格数是22+1=23。刘江海,地格数是7+11=18。外格:姓名各字的笔画数全部相加,减去人格数。如是单字名或单姓,再分别加1。外格,主管命运之灵力。如司马懿,外格数是37-32+1=6。刘江海,外格数是33-22+1=12。总格:姓名笔画数的总和。总格,主中年至晚年的命运,又称"后运"。如司马懿,总格数是5+10+22=37。刘江海,总格数是15+7+11=33。计算五格数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汉字的笔画数要以繁体字来计算。二、有些特殊部首按规定笔画计算。(1)“氵”四点(水)算四画。如:清、洁等;(2)“扌”(手)旁算四画。如挑、拨等;(3)“月”算(肉)旁六画。如服、肪、脉等;(4)“艹”算六画。如英、苹、蓉等;(5)“辶”算(走)字七画。如达、迈、迅、过等;(6)左“阝”算(阜)字八画,阳、阴、陈、陆等;(7)右“卩”算(邑)字七画,如即、邓、邝等;(8)“王”算(玉)字五画,如琬、珀、玫、瑰等;(9)礻(示),以示字计为五画;(10)衤(衣),以衣字计为六画;(11)“犭”算(犬)字四画。如狄、猛、独等;(12)忄(心),竖心旁,以心字计为四画;(13)名字中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字要分别按1、2、3、4、5、6、7、8、9、10画。姓名内涵对人生命运的作用力是在不断使用中久而久之产生的。从人格和外格的数理关系可推断人生的性格和一生总的情况;从地格数理可知年轻时期人生历程及其与子女、部下、同事的关系;从总格数理可推断人在中年以后的人生历程;从天、人、地三格数理的关系可推断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顺利与否;从天格与人格的数理关系可推断事业成功率的高低;从人格与地格的数理关系可推断已成事业能否长盛不衰;从外格与人格的数理关系可推断家族亲缘厚薄及本人的社交状况。排出五格就可以利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看一个名字是好还是坏了!下面说一下数字与五行的关系:1,2属木;3,4属火;5,6属土;7,8属金;9,0属水。其中奇数属阳偶数属阴。知道了五行那么该如何看呢?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知道了这些就可以大体看一个名字的好环了。看一个名字先看每一格的数理吉凶(可以在本空间的《81个数字的秘密》里查)。然后再看天格与人格之间(这是成功运),人格与地格之间(这是基础运)是相生还是相克,相生为吉反之为凶。再看人格与外格是相生还是相克。相生为吉反之为凶。这是看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状况!还可以在本空间的《三才配置吉凶表》中查询天,地,人三才之间的关系。如此就可以看出一个名字的好环。不过一个名字起的是否合适还要看是否名副其实,也就是名字要的人的生辰八字相配,如不相配一个数理好的名字也可能是一个坏名字!所以取名字一定要配合生辰八字才行!
如何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承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就是它的精神之源,是它的身份证和象征,是它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无异于将自己推到了灭种的边缘。因此,每一个民族都十分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传承问题。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有着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然而这个古老、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系在传承上却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怎样解决好这个问题已成为整个国家的头等大事之一。
针对传统文化传承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我们需要保持其原汁原味,而有人则认为我们应该融入流行。我个人认为,这两种说法都太片面,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对于不同方面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选用更适合其发展的方式来传承。笼统单一地说要保留原汁原味或者融入流行都比较偏激。因此,我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手段。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不可能也没能力进行详细地阐述,因而只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我的浅陋观点。
首先来谈谈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文字和语言。 中国是最早拥有自己文字的文明之一,也是现今世界上少有的使用象形文字的国家中的一员。汉字可谓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然而从近代以来,汉字的传承便几经磨难。首先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因为要讲求科学创新,向西方世界学习,鲁迅等人曾提出要以拉丁字母式的文字来取代汉字,但最终没有成行。然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也曾设想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但在几经权衡之后,仅仅是创造出了汉语拼音来辅助汉字的学习。随后的简化字改革中,我们的汉字差点被改了面目全非。到了21世纪,这个网络十分普及的时代,网络语言的泛滥又一次给汉字的传承带来巨大的冲击。网络语言中充斥着各种奇怪生僻的文字符号,语法错误屡见不鲜,千奇百怪的缩写和文体以及中西方文字的混用更是遍地开花。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网络语言已经遍及我们生活里的各个角落,被大多数人尤其是青年人所接受这样的情形无疑会对汉字和汉语的传承造成巨大的损害。不是危言耸听,久而久之,这些青睐网络语言的人定会忘记真正的汉字该怎么写,真正的汉语该怎么表达了!国家显然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高考语文试卷中也有了不得使用网络语言的规定。
我们的母语——汉语也遇到了与汉字相似的问题。由于全球化的大势所趋,国内的英语学习热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现在的情况较以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英语的学习早已提高到“从娃娃抓起”的高度。因此,学生们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了英语的学习中,而完全忽视了汉语的学习。我敢说绝大多数高中生能对英语语法如数家珍,而对汉语语法却是知之甚少。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在背四六级词汇的学生,有谁会将时间花费在汉语的学习上?这样的现象不禁让人想到,什么时候会出现一股汉语学习热?
由此看来,流行的东西不一定就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帮助,有时甚至会对
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对于文字和语言这类意义非凡,对本民族影响深远的东西,最好还是保持它的原汁原味,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加以改进即可。除此之外,古代诗歌、词赋、文章以及成语、俗语,我们就应该保留其本来的面目,因为这些都体现的是古人们的思想。如果我们肆意更改,就会改变它们的原意,这对我们的后人或许会成为一种误导。
然而,并不是说流行元素就不能融入到传统文化中。对于中国的传统服饰,例如唐装和旗袍,设计师如果在服装中融入一些当季流行的色彩或花纹,这样设计出来的服装不仅有传统特色,也有一定的时尚感,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对于中国的传统戏剧,我们可以将其融入到影视作品中,也可以编排一些有新时代特点的剧目来演出,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这些都不失为普及传统文化的方式。此外,像书法、绘画、剪纸等艺术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特色,进行创新。
反过来,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能够都原汁原味地继承。因为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是不一样的,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理念或许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再者,传统文化也不一定都是优秀的。对于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但对于有些内容,我们需要剔除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 的封建等级观等。
总之,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根据其具体内容,选择更合理的传承方式。除此之外,我们还需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传统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所有中国人在实际生活中去传承和发展,特别是我们青少年一代,否则,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失去根基!根基不稳,大厦何以坚固并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
请求给粽子品牌取名,带有传统文化含义
你好!
“苇屈粽子”还是“为屈保证”?
打字不易,采纳哦!
以新中式为主,传统文化给酒店包间取名,越多越好,谢谢
墨竹,幽兰,牡丹,霜菊,
名字吉凶怎么算啊?包含什么内容啊?谭建平 女
姓名:谭建平
五行分别是:火木水
笔画分别是:19 9 5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20(水) 28(金) 14(火) 33(火) 6(土)
总评数理得分:61 分
详细解说如下:
天格数理 20(水)[又称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暗示:
(屋下藏金)非业破运,灾难重重,进退维谷,万事难成
人格数理 28(金)[又称主格,是姓名的中心点,主管人一生命运],暗示:
(阔水浮萍)遭难之数,豪杰气概,四海漂泊,终世浮躁。女性不宜此数。 (凶)
具有吃苦耐劳的个性,做事多劳多争,比较不注重物质生活,大都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而得到成功发展,无财运配置者,则凡事少成,且一生劳多而功少,比较容易卷入法律诉讼之纠纷中。
地格数理 14(火)[又称前运,是前半生的命运,会影响中年以前],暗示:
(破兆)家庭缘薄,孤独遭难,谋事不达,悲惨不测。 (凶)
总格数理 33(火)[又称后运,是后半生的命运,影响中年到老年],暗示:
(旭日升天)旭日升天,鸾凤相会,名闻天下,隆昌至极。 (吉)
外格数理 6(土)[又称灵运,主管命运之灵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六爻之数)六爻之数,发展变化,天赋美德,吉祥安泰。 (吉)
天、人、地三才 10 8 4(水金火)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虽有成功运,但其基础不稳,有眼前之祸患,防心肺之病。(凶)
1、总论:或许有一时的成功,但不实际,有超过自已的能力或财力的企图,易陷于意外挫折与灾难之象。以致劳苦而无所成,受人拖累或事业多变化的灵意。
2、性格:有企划头脑及活动力,但主观意识过强,常有与身份不相应之言行,会因自己的判断错误而失败,应谨慎行事,以免劳民伤财。
3、意志:意志不坚定,事业多变化,但有相当耐心,不怕失败的打击,一生尚能忍受困苦的日子。
4、事业:如能按部就班步步为营,可以一展自己的抱负,做事若不量力而为,会劳而无功增加苦闷。
5、家庭:父母缘薄,夫妻多争,子女难靠,女命者,夫妻较能和睦相处。
6、婚姻:男娶外柔内刚之妻,婚后不甚和睦;女嫁谦和才干之夫,婚后尚称圆满,
7、子女:子女聪明活泼,稍嫌顽皮,长大后在社会上有所发展,但对父母有不敬之举。
8、社交:人缘及交际能力不错,有桃花运的倾向,婚后常因应酬太多导致夫妻发生冲突。
9、精神:外表乐观,家庭不和,内有空虚又有财务困难,心情苦闷难安。
10、财运:财运不佳,应多节俭并避免意外损失,持盈保泰,未雨绸缪可减少痛苦。
11、健康:易患呼吸系统、脑疾、筋骨病症、妇人毛病等。
12、老运:终生劳苦,事事不如意,晚景孤独,精神不安定,又有意外灾难。
人格与外格(八六)搭配,暗示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事业等信息为:
仁慈、忠节,少说多干,稳重有忍耐力,处事迟迟不决。 (吉)
更多信息:
人格数理 28 暗示性格为:
顽固如砺石,刚毅木讷,富于持久力。爱打抱不平。若善加修养,必能光明磊落。有如黄钟,击之则响。此数不适应女人,有强顽之嫌。
人格与天格搭配(八十)暗示成功运:
万事如意,能顺利达到理想目的。 (上)
人格与地格搭配(八四)暗示基础运:
严重不安定,易失去本性,思想变化无常,易患呼吸器官或脑部疾病。 (下)
人格或地格中有2、4、9、10、12、14、19、20、22、26、36等败财运诱导之数(凶险病弱,家族缘薄)。
人格或地格中有4、9、10、14、19、20、28、34、44等损寿运诱导之数理(若天、地、人三格中两格有此数,一定要注意)。
人格或地格中有4、10、12、14、22、28、34等孤独运诱导之数(妻凌夫或夫克妻)。
如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首先要坚持“传”,“传”就是记录、保护、保存、延长、延续。
很多物质或者非物质的传统文化现在已经岌岌可危,有的实际上已经没有“传”的人,或者有些物质已经只剩下一些残余、遗迹、遗址,所以我们很急迫的问题就是要赶快记录、赶快保护保存,尽量延长它的寿命,使它能够继续存在。
如果它的实物已经不能存在,那么就尽可能详细地记录,包括录像、录音、照片、档案等。
在我看来,中国当前最重要的首先是“传”,“传”是无条件、无差别的,同时要尽量把不自觉、无意识变成有自觉和有意识的。
为什么要重视“传”?我认为有以下四个理由。
首先,中国物质文化存在先天不足。
比如说中国大量的古建筑是砖木结构,即使没有被破坏,它存在的时间也比较短,而且很难修复。西方国家大量古建筑用的材料都是石材,如希腊、罗马大量古建筑用的都是花岗岩和大理石,石结构保存时间要久一点,而且即便有缺损,不太会影响下面的基础。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部分的社会基础已经减弱或者消减。中国原来的伦理道德制度叫做长幼有序、尊卑有序,就是年长和年幼的人之间、地位高和地位低的人之间是有次序的。
到了提倡自由平等的现代社会,大家认为原来的一套礼仪没有必要,要讲平等,甚至直呼其名。于是,原有观念和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就消失了。这部分文化再不记录下来的话,后面的人就不知道了。
第三,传统文化并不都是好的,其中不少是恶的、是腐朽的,要不要传?也要传。
因为这一部分也是传统历史的一部分,如果不把这部分记录下来,我们的后人怎么会相信和理解这段历史?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人类恶的集中表现,但是它现在是世界文化遗产。为什么?因为要保存下来时刻给后代一个警醒。
中国历史上从宋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绝大多数妇女要缠小脚,这是一种很丑陋、灭绝人性的风俗。
但是,有关缠脚的史料、文物也要留下来,否则我们的后代怎么相信中国的妇女曾经有过那样一段经历呢?
这是整个民族历史记忆的一部分,没有这部分,我们就没有办法理解当时的社会,特别是中国的妇女曾经走过的这一段历史。
第四,我们的物质条件一般来说总是不断在进步,但是人类的精神未必一直进步。
我们今天能够达到的精神境界不一定超过古人,我们遗留下来的文化中也许隐藏着今天还不能理解的智慧。
比如一些古建筑,全部是木结构,就靠榫卯连接起来,即便经过强烈的地震,也一直没有倒。如果你认为这些建筑物不是现代结构,就不注意保存,那么这里面的智慧和秘密也许就永远消失了。
又比如中国传统的阴阳合历曾经被认为是落后的,24个节气曾经也被认为没有什么用,但是最近这些年国内外的研究发现,这是非常合理的促进农业生产的时间体系。
所以,我们对传统文化中的精神部分,包括我们今天不理解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先不要忙着清除它,先把它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也许这中间所蕴含的智慧是今后可以发挥作用的。
“传”是无条件、无差别的。如果现在马上要考虑这种文化是不是好,是不是可以发扬,往往还没有讨论完,它就不存在了,这个很紧迫。
比如某一种艺术、某一种风俗,我们说要保护,有人说不,你还没有讨论完,传承这个艺术的人已经死了,以后就没有传人了。所以我认为,在中国当前最重要的首先是“传”。
另外,要尽量把我们不自觉、无意识的保护变成自觉和有意识的。今天好多被称为传统文化的东西,无论是物质的还是某种精神的,很多是无意识、不自觉地被保存下来的。
比如中国的传统建筑,有些为什么能够保存下来?是因为它们在穷乡僻壤,当地的老百姓太穷,造不起新房子,一直住旧房子,这样才把一部分古建筑保存下来了。
但现在穷乡僻壤通了高速公路,有人就跑到那里去把传统建筑买下来,有些建筑材料被商人收购甚至卖到国外,而农民有钱了就会拆掉以前的房子盖新建筑,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建筑就很难被保存下来。所以我们要改变,要成为自觉和有意识的保护。
现在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存在一些误区。
比如,有些地方的舞蹈、山歌、艺术品,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马上就开发旅游,从而就可能破坏传统文化的原貌。但是如果不这样做,给的补贴很少,他们靠什么养活自己?
在这方面,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做法。
日本一旦确定某个项目为文化遗产,就把传承这个文化遗产的人确定为“国宝”,成为“国宝”以后,由或者基金会供养他的生活,而“国宝”的任务就是继续自己的工艺,带好徒弟,把技艺传授下去,保证它延续。
所以,日本很多的工艺能够长期、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而在我们往往过多地考虑能不能利用,过多地考虑把它市场化,这是错误的。
有选择、有条件地”承“
接下来讲讲什么是“承”。
我认为“承”就是继承、发扬、延续,还包括转化和创新。把传统的文化和物质精神都保留下来了,之后怎么办?是不是都要学习和弘扬?不行,要区别和选择。
对于精华的部分,我们不仅要保留,而且还要使它发挥作用;对于糟粕的部分,要留下来让后人知道,但是不要复制,也不需要扩大。
中国以前有各种礼仪,尊重别人,自己保持谦虚、谦卑的姿态,恪守正常的次序、礼节是对的,但过分的甚至不讲人性的那种谦卑,是要不得的。
再比如,中国古建筑有好的地方,但是也有缺点。一般来说,古建筑都是讲究表面,讲究公共活动,但是不讲究生活,采光不好,通风不好,没有采暖。
如果今天我们形式上要造一个古建筑,那么这些都要改变。当年美国建筑师设计燕京大学的时候,表面用的是中国宫殿的形式,但是里面都用上了暖气和现代设备。
所以,对待传统文化,不是照单全收,要取之精华,把糟粕的以及不合时宜的东西都去掉。
在“承”的过程中,既要兼收并蓄,也要本土优先。在一般情况下,中国的本土文化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因为比较适合本土的环境。
所以,在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比较的过程中,要注意优先采用更加符合本地条件的内容,也就是本土优先。
另外,因为要“承”的东西太多,所以我们应该分轻重缓急。
比如同样是精华,中国现在某个地方最紧缺、最需要继承的是什么,我们这一段时间就应该优先做这方面的工作。
有些传统文化今天起的作用更大,可以优先。有些起的作用并不大,那么可以晚一点。所以“承”不像“传”,“传”是无条件,什么都先“传”下来再说,“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
传统文化在用的时候要注重效果,因为古代的、传统的再好,往往不是马上就能应用于今天,这就要实行创造性转化。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ming5.com/scqm/13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