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翰林是什么意思翰林代表什么呢,最近看见好多人用这个名字 爱问知识
翰林制度是从唐至清特有的一项职官制度。
。“翰林”之名汉代已有,本指文学之林,是文翰荟萃所在。
唐代开始作为官及官署名,最初的性质是“天下以艺能技术见召者之所处也”(《唐会要》卷57“翰林”),文学、经术、僧道、书画、琴棋、阴阳等各色人士以其专长听候君主召 见,称“翰林待诏”。 唐玄宗时,较多地选用文学士人,称“翰林供奉”,用于起草诏令,议论时事。
清朝以后,翰林院的主要职能是编修书籍,撰拟册文,为皇室解经讲史,以及充当科举考官等,与政治了然无涉,属于职清事简的文人闲职。清朝末年,实行政治改,学校教育取代科举制度,与科举制度密切相关的翰林院日渐衰落。
1911年,清朝灭亡,沿续了千余年之久的翰林制度也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对于中国古代的翰林来说,有一点是千年不变的,即充任者多是精通经史、饱读诗书之士。
特别是明清以后,基本都是进士高科之人,亦即当时知识阶层中的精英。为人熟知的历代名流如唐朝的李白、杜甫,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初的宋濂、方孝孺,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ming5.com/gsqm/26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