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良的艺术年表
1949年2月6日生于浙江省嵊州市鱼岩头村。
1962年6月嵊州小柏中心小学毕业。
1965年6月嵊州上东中学初中毕业。
1968年12月嵊州黄泽中学高中毕业。
1969年10月应征入伍,服役上警部队。历任文书、放映员、班长、排长、干事等。在沪期间曾求师周志高先生,听课周志高、翁开运、周慧珺等。
1970年11月加入中国1978年10月转业至杭钢。历任宣传干事、厂报编辑、党委秘书等。
1983年2月至1985年2月浙江大学工业管理工程学系工业经济管理专业干部专修毕业。获浙江大学钢笔字比赛一等奖,获浙江省大学生钢笔字比赛一等奖。
1984年获全国首届青年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参与成立中华青年钢笔书法协会,当选为常务理事;参与创办《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任特邀编辑。发起并合作书写《唐诗三百首钢笔字帖》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成为当时有名的畅销书。拜师姜东舒先生。
1985年任杭钢炼铁分厂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获全国首届硬笔书法大赛一等奖;获中国冶金职工美术摄影书法展铜牌奖。
1986年参加中日钢笔书法艺术交流活动,接待柴田木石、三上秋果等。
1987年任杭钢炼铁分厂党委书记。任杭钢书法协会主席。
1987年、1988年、198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杭钢厂级优秀思想工作者。撰写论文多篇,其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工作浅论》获1987年厂和省级优秀论文,《提高企业凝聚力》获1988年厂优秀论文。
1988年获“兰花杯”全国钢笔书法精英擂台赛金杯奖。中华青年钢笔书法协会经浙江团省委批准改名为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当选为副主席。合作书写《学生钢笔字帖》,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9年书写《孙子兵法钢笔字帖》,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央党校思想工作研讨班结业。加入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浙江企业家》1990年第四期以《一个受群众信赖的党委书记》为题作人物专题介绍,《思想工作研究》。
1990年调任浙**年报总编辑。被评定为政工师专业技术职称。
1991年第9期以《上下同欲者胜——记杭州钢铁厂炼铁分厂党委书记王正良》为题作优秀人物介绍。书写《王正良书唐诗一百首钢笔字帖》,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当选为共青团浙江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当选为第八届浙江省青年联合会委员。主编《锦绣中华硬笔书法》10册/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书写《中学历史课文钢笔字帖》,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书写《青少年座右铭硬笔字帖》,福建少儿出版社出版。
1992年书写《书圣故地金庭古代诗选》、《书圣故地金庭近现代诗选》,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
1993年调任浙江省团校党委书记兼校长。主编《中国钢笔书法十年大观》,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主编《青少年硬笔练字丛书》7册/套,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编著《王正良钢笔书法》,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编著《古今行书字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书写《中国古文经典系列钢笔行书字帖》,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创办“东方鹰”全能秘书训练营。
1994年任浙江省团校调研员。被评定为书法艺术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称。入编《中国当代名人大典》,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
1995年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主持组委会日常工作,主持评委会日常工作,主持评审工作。得到陈金义企业赞助,冠名“金义杯”。王芳、卢展工等一大批领导出席发奖大会。自学考试通过“艺术心理学”、“艺术理论专题研究”、“剧作家研究”、“中国电影史”等四门研究生课程。
1996年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委员会副主任,调任《中国钢笔书法》主编。毛笔书法作品被中**事博物馆正式收藏。
1997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率中国硬笔书法代表团访日,主持举办首届中日硬笔书法作品联展。主编《中国蒙学篇钢笔字帖》10册/套,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参加书写《标准钢笔字典》,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毛笔书法作品被石景宜文化艺术馆收藏。
1998年申报成立中国钢笔书法杂志社事业单位,得到浙江省编制委员会批准,任总编辑。受聘担任浙江省团校系统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主持召开(嵊州)第二届中国钢笔书法理论研讨会,使中断了10多年的硬笔书法理论研讨会重新启动。主编《当代中国硬笔书法21家》,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与日本书道院长石川芳云先生联合主编《中日硬笔书法精品集》,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1999年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主持组委会日常工作,主持评委会日常工作,主持评审工作。得到百乐金笔集团赞助,冠名“百乐杯”。主编出版《第七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鉴赏集》,西泠印社出版。编著《中国钢笔书法教程》,杭州出版社出版。书写《新概念行书习字字帖》,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0年主持召开(烟台)第三届中国钢笔书法理论研讨会,提出“确定硬笔书法史,建立硬笔书法学,构建硬笔书法理论体系”等研讨课题。主编《中国硬笔书法通用教材》4册/套,西泠印社出版。入编《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人民画报出版社出版。
2001年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主持组委会日常工作,主持评委日常工作,主持评审工作。得到江西三清山管委会等大力支持。获国务院发展中心,中国环保总局颁发的“国粹奖大奖”。入编《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出版。编写《唐诗、宋词、元曲钢笔字帖》3册/套,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编著《王正良书法》作品集,西泠印社出版。书写《兵书现止行书字帖》2册/套,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评定毛笔书法作品价格为行书3600元/米2。
2002年主持举办第二届中日硬笔书法作品联展,接待日本硬笔书法访中团岩佐、健詹、芳云、石川等一行20多人。出版《行书强化训练名家钢笔书法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率中国硬笔书法代表团第二次访日。主编《第八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作品集》。受聘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书画社顾问。
2003年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主持评委日常工作,主持评审工作。得到台州爱华房地产公司赞助,冠名“爱华杯”。主持召开(乐山)第四届中国钢笔书法理论研讨会。入编《中国当代艺术家》,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撰写论文《团结起来,与时俱进,为完成硬笔书法的历史任务而奋斗》、《我的硬笔书法审美观》、《关于建立硬笔书法学的思考》,分别发表于《中国钢笔书法》2003年第1、2、3期。主编《中国钢笔书法教材》4册/套,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书写《***诗词钢笔字贴》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版。
2004年参加中国嵊州首届国际书法朝圣节,并主持其中王羲之学术研讨会。《关于建立硬笔书法学》论文被《世界文艺》2004年第2期转载。书写《玫瑰缘钢笔字帖》,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版。录制《钢笔行书2500常用字电视教学片》,浙江电子音响出版社出版。主编《第九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作品集》。作品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入选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组成员,加入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
2005年联合主编《中国硬笔书法理论文集》,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编写《名家经典钢笔教程》3册/套,四川天地出版社出版。获2005年百名中国书画家称号,获首届中国文艺金爵奖。编写《王正良钢笔行书字帖》,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表《怀念启功先生》文章,发表《杭钢铁流》文章。
2006年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主持评委会日常工作,主持评审工作,得到浙江湖州南浔区、辽宁省葫芦岛市等单位大力支持,冠名“魅力南浔杯”。一大批领导到会颁奖。主持(葫芦岛)第五届中国钢笔书法理论研讨会,得到当地和各界热情支持。发表《就中国钢笔书法大赛有关问题答记者问》,见2006年第10期《中国钢笔书法》。获文化部中国艺术品投资交易管理中心颁发的上市艺术家证书。获中国民族书画艺术家500强荣誉称号。获人民书画艺术家荣誉称号。入编《祥和中国》,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2007年转评为副编审专业技术职称。撰写《中国文字史,中国书法史,中国硬笔书法史》,发表于2007年中国钢笔书法第10期,并于同年应邀赴日本以此题作学术报告。率中国硬笔书法代表团第三次访日。创作硬笔书法佛经长卷和硬笔书法古文名篇册页。为嵊州独秀山大明寺书写“大雄宝殿”巨匾,参加宁波雪窦山万寿禅寺奠基典礼。主编《第十届中国钢笔书法作品集》。被评为全国最具增值潜质一百位书法家之一,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时代人物之一。作品参加俄罗斯中国文化节中国书画家邀请展,并被俄罗斯莫斯科中国贸易促进会收藏。被评定为编审正高专业技术职称。
2008年
1、书写中华汉字巨作,四尺对开斗方共60只,书写所有汉字共85568字。此作已被嵊州市制成丝织品长卷国礼产品。
2、6月13日赴北京,结束中国硬协长期的诉讼纠纷案。
3、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杭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钱江书法研究会秘书长。
4、为龙泉宝剑题词。
5、为一些名胜景点题词。
2009年
1、2月6日光荣退休。
2、三月参加嵊州国际书法朝圣节。
3、向四川汶川地震捐赠作品。
4、五月在浙江展览馆成功举办王正良六十岁书法成果汇报展。
5、出版《王正良书法》、《王正良硬笔书法》作品集。
6、七月在山东临沂成功举办王正良书法展。
7、作客中国人民三军仪仗队,赠送书法作品、著作,获赠中华第一刀袖珍藏品。
8、接受新华社专访。
9、八月在浙江金华成功举办为了下一代文化传承王正良书法展。
10、中央电视台拍摄《为了下一代的传承》王正良专题片,播出时间为45分钟。
2010年
1、应邀为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作硬笔书法电视教育节目,日课/365天。
2、中央电视台作名家专访节目。播出时间27分钟。
3、山东临沂王羲之故居书法碑廊书法作品上碑。
4、为收藏家书写钢笔书法作品收藏品。
2011年
在温州成功举办“为了下一代传承王正良书法展”。
正式被聘为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特聘教授。
应邀参加“‘书画频道进万家’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进深圳及其系统活动。
在书画频道作“珍品收藏”节目。
应邀参加书画频道与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楹联协会联合举办的迎新春系列活动。
为辽宁天然寺书写寺名及一系列重要牌匾。
2012年
主编《硬笔书法经典丛书》,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重播王正良硬笔书法教学节目。
参加书画频道举办的书画名家鄂尔多斯交流活动。
参加书画频道进万家走进沂蒙及其系列活动。
参加第十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系列活动。
应邀以大德贵宾身份参加宁波溪口大慈禅寺开光仪式,《心经》作品被该寺收藏。
2013年
应邀以贵宾身份参加中央电视台2013年春节“大美之春”联欢晚会人民大会堂现场录制。
参加书画频道进万家走进三亚及其系列活动。
2013年6月29日当选为浙江省钱江书法研究会会长。
应邀去海南岛为企业家书写巨幅作品《兰亭序》。
任书法报第五届中小学生硬笔书写现场决赛杭州赛区评委会主任。
申请担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
年
一月应邀以贵宾身份参加中央电视台年春节“大美之春”联欢晚会人民大会堂现场录制。
入选《百联迎春》全国名家邀请展,入编作品集。
三月硬笔书写教学节目书画频道再次重播。
五月在葫芦岛举力“王正良师生书法展”暨弟子拜师仪式。“王正良书法艺术馆绥中馆”筹建。
任书法报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现场决赛广州赛区评委会主任。
八月参加书画频道进万家走进通渭系列活动。
九月完成为葫芦岛天然寺组织和书写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碑书法作品。
入编《中国老年大智慧》典集。
入编《中国梦军民情出画精品集》。
十一月硬笔书法界老同仁乐山聚会。
十二月王正良书法艺术微官网建立。
双鱼和处女相配吗
双鱼座VS处女座
遇到处女时,双鱼全身散发的温柔气息和轻松姿态就很吸引人了。不妨多和处女座聊聊,处女座会发现你的特别,但是不要急着把感情表现出来,慢慢地加温和接近是你们最好的相处方式,不用太担心处女座人跑掉,因为了解他们的真的不多,这一点可是谁也比不让鱼座。
真的没有谁强谁弱的问题,两人常常都分不清楚自己的想法和心情,总是百味难陈,而这种心情也只有这两个星座才能了解,所以可以说是知己。相处上处女的精明和双鱼的模糊是他们最不一样的地方,不过这正好有互补的功效,让处女们不会太紧张,双鱼们不会太迷糊。
十二星座中的双鱼座和处女座适合做情侣吗?
双鱼+处女=强烈吸引力
处女&双鱼:95(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的一对)
双鱼所代表的水相星座和处女所代表的土相星座有如同源,都是阴性星座,不知道哪里好就被深深吸引着。处女和双鱼都向往纯洁浪漫的美好情节。在一起甜蜜温馨。但由于是对宫星座,有时候也会吵架。
貔恘和貔貅的区别是什么呢
没啥区别就是一样东西,叫法不同
明代漆器有什么特点?
从明代的建筑及室内用具来看,宫廷装饰及器用不啻一座大型髹漆工艺馆。明代礼仪中所用大辂乘舆、仪仗皆有装饰。宫廷建筑装饰,朱门金钉,金龙画彩,殿内宝座、围屏金漆装饰等,都显示着髹漆工艺的水平。
与此同时,民间床榻家具雕花贴金,商店匾额金碧辉煌,棺材灵柩髹黑画彩、雕花饰金。全国各地的庙宇也都离不了华丽装饰的髹金额匾,凡此种种,都显示了髹漆工艺在明代的普及。生漆应用之广,漆器生产之盛,前所未有。明代漆工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为了满足宫廷内外对生漆工艺品需求,还专门设立了生产制作御用漆器的官办机构。
宫廷内官监下设“油漆作”,御用监所属“漆作”都承做漆工活计,专门负责围屏、摆设、造办填漆、雕漆、螺钿等漆器。内府供用库还特设丁字库,常储生漆、桐油等物。
明代的第三位皇帝朱棣对雕漆情有独钟,不但自己珍赏,而且先后数次将雕漆作为贵重礼品颁赐给日本国王妃,总计近百余件精美的雕漆盘、盒。
由于漆器手工业的发展,明代用漆之多前所未有,生漆需求量剧增,官府和民间都很重视漆林经营。原先盛产漆的长江中上游各省,漆产量大增,长江下游的南京,也新建漆园,种植漆树千万株,以供需求。
据《古今图书集成》、《福建新通志》等书记载,在明清时期,西起我国云南西部,东至辽宁东部,南起海南岛,北至辽宁北部,都有漆树生长。
明代漆器的品种,在宋元漆器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明代漆器最为发达的、制作量最多的是雕漆,其次是戗金彩漆、戗金漆、描金漆、填漆、螺钿漆、百宝嵌、款彩漆等。
明早期漆器指的是洪武、永乐、宣德三朝制作的漆器。山东省邹县鲁荒王朱檀墓中的漆器反映了明初漆器制作的水平。朱檀是朱元璋之子,这批漆器极有可能是皇家御用监所造。
明初的漆器至少有戗金漆和雕漆两类。其装饰图案中主体纹饰有人物故事、宝相花、太平雀栀子花、太平雀葵花、苍头石榴花、牡丹花、石榴花、山鸡葵花、鹦鹉长寿花、山雀茶花、竹梅,边饰有香草、四季花、回纹等。
黑漆嵌螺钿《仲景行医图》鼓式盒是元明之际黑漆嵌螺器代表作。盒鼓式,平盖面,圈足。通体髹黑漆为地,以螺钿嵌纹饰。
盖面苍松映掩,祥云缭绕,医圣张仲景身穿官服乘牛车而至,4人作揖迎接,牧童牵牛旁观。盖、盒壁嵌乳钉纹各一道,上、下口缘饰缠枝莲纹。盒里髹朱漆,足圈内髹黑漆。此盒钿色艳丽,五彩斑斓,人物刻画细腻生动,工艺精湛。
明永乐漆器以剔红居多,也有少量的戗金漆和戗金彩漆,如红漆戗金八宝纹经文挟板。
永乐雕漆以盘、盒为主,兼有盖碗、盏托、尊、小瓶、踏凳等,器形变化较少。明永乐漆盘是一种圆形盘,浅式,圈足,盘表面为一整体,没有盘心与盘边之别,所装饰图案给人以整体感,这种造型的盘以装饰花卉为主。
另一种盘的造型为盘边呈葵瓣状或菱花状,8瓣、10瓣不等,盘内与盘边装饰的内容不同,盘内多以山水人物为主,而盘边多雕刻各种各样的花卉。
如剔黑山水人物方盘,直径26.6厘米、26.2厘米,方盘四边雕刻折枝花卉,正中心雕刻人物,形态自然;山石皴法细腻,结构严谨,色调明快,刀法锐利、纤细。
永乐雕漆装饰图案以花卉、山水、人物为主,图案的处理具有一定的规范化。以花卉为主题的作品,一般雕刻在圆盘、蔗段式盒、蒸饼式盒上。
其图案的处理手法为在盘内或盒面布满盛开的大朵花卉,四周枝繁叶茂,或衬托着含苞待放的小花蕾,花朵饱满,画面具有完美的整体感。
花朵以奇数布局,有3朵、5朵、7朵之分。3朵均匀分布,5朵、7朵者,以正中为一朵稍大型的花卉,四周均匀地摆设着四朵或六朵稍小的花卉,似众星捧月,突出主题。以花卉为题材的雕漆,花卉之下一般不刻锦纹,而以黄漆为地,黄衬红色,鲜明醒目。
永乐雕漆,花卉满布,留下的黄色地较小,有紧密之感。明永乐雕漆常用的花卉有牡丹、茶花、石榴、芙蓉、菊花、莲花等。
永乐时还出现了双层花卉的雕漆作品,即在漆盘内上下雕刻两层花卉,如剔红牡丹双层盘、剔红茶花双层盘,上下两层花纹自成体系,互不干扰,又互相映衬,章法有致,画面富丽,耐人寻味,充分反映了明永乐时期工匠的高超技艺。
以山水、人物为主题的作品,一般雕刻在葵瓣式盘、蔗段式盒上。其图案的处理手法为在盘内或盒面上雕刻人物故事,图案下衬托分别代表天、地、水的3种锦纹。
这3种锦纹与元代的处理手法相同,只是水纹的处理稍有变化。元代雕漆中的水纹有的似波浪滚滚,以弯曲的线条表现,仿佛水在不停地流动,而永乐时期的水纹基本固定为图案化的纹饰,以波折形线条表现。
在3种锦纹之上雕刻人物、亭阁。一般的布局为图案的左侧或右侧雕刻一座亭阁,以曲栏围出一定的空间,阁后置古松或垂柳,天上点缀流云朵朵,人物活动其间。
或携琴访友,或闲暇赏瀑,或高谈阔论,或五老相聚。多数反映的是文人士大夫清净、悠闲的生活。人物比例的雕刻偏于高大,以突出人物的重要。
如剔红《携琴访友图》莲瓣式盘,高4.5厘米,口径45.6厘米。盘平底,八瓣莲花形边,随形圈足。盘心雕庭院景致,殿阁曲栏,长松浮云,院中二老相揖,一童携琴随后,殿内有人迎迓,此为《携琴访友图》。
盘内外壁黄素漆地,分瓣雕饰多种花卉。足内黄褐色漆,一侧针划“大明永乐年制”6字款,中心又刻“甜食房”3字。
此盘造型如一朵盛开的大花,美观典雅。主题图案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盘上髹漆厚重,雕刻精细,锦纹主次分明,一丝不苟,为明永乐朝官造雕漆之典型作品。
除了雕刻花卉、山水、人物图案,明永乐时期的装饰题材尚有孔雀牡丹、云龙纹、云凤纹、灵芝螭纹等题材。
如剔红祝寿图菱花式盘,口径34.8厘米,足径27厘米,高43厘米,木眙,作八瓣菱花形,圈足,下背雕红漆花纹。盘心开圆光,内松、桃、鹤、鹿、仙人祝寿图意。壁内外纹饰相同,每瓣雕素地宝相花两朵。足边饰回纹,底黑光漆。
永乐雕漆的底,一般以黄褐色、黑色居多。款识在底内缘处竖刻“大明永乐年制”针划款,字体秀气,笔道纤细,似行书。在雕漆底部刻有明确的年号款识,以明永乐为开端。
永乐雕漆在制造技法和工艺上具有鲜明的时期特征。这时的作品一般髹漆层次较厚,少则几十道,多则上百道,与文献记载的“漆朱三十六遍为足”有明显的差异。继承了元代张成、杨茂的风格,精雕细刻,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细微之处处理得精细而又恰到好处。
例如,花纹枝叶的脉理清晰而逼真,以不同的雕刻方法来表现枝叶的正背,花筋叶脉被处理得细腻入微,雕刻刀法娴熟流畅,图案的边缘磨得圆润光滑,不露棱角和刀刻痕迹。
如剔黑花鸟葵瓣式盘,口径31.3厘米,足径22.6厘米,高3.8厘米,葵口,圈足,盘内雕双鹊牡丹,壁背面雕香草纹。此盘雕工精细,图案凹凸有致,叶脉清晰,为明初期雕漆工艺中上乘之作。
明宣德皇帝在位10年,宣德漆器品种有剔红、戗金彩漆等品种。明宣德雕漆的造型,盘有圆、方、荷叶式、菱花形,盒有蔗段式、蒸饼式、两撞委角方盒,另外还有盏托等。
其装饰题材与明永乐时期基本相同,有花卉、云龙、云螭、山水、人物等。图案的处理出现了“开光”技巧。在盒盖上或盘内以莲瓣式、葵瓣式、圆形作为开光,开光内装饰一种纹饰,开光外装饰另一种纹饰。
开光一方面能突出主题,另一方面也能把两种不同的纹饰分隔开来,同时也可起到美化画面的艺术效果。这种方法在明、清漆器图案中常被运用。
如宣德剔红菊花纹圆盒,直径12.2厘米,盒为圆形,周身髹朱漆。盖面雕一簇9朵菊花纹,菊花盛开,枝叶茂盛,外壁雕菊花、牡丹及秋葵等花卉,内里与盒底髹深褐色漆,足内左侧边沿刀刻填金落“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圆盒髹漆深厚,雕刻圆润,刀法流畅,保存完美,为明代剔红器之精品,极为珍贵。
明宣德漆器的款识处理方法与明永乐时期截然不同,改明永乐针划款为明宣德楷书填金款,在底部左侧竖刻“大明宣德年制”。少数在盖上刻款。明宣德刀刻填金款成为明、清漆器款识处理的典范。
宣德以后,明漆器开始从简练、朴实、大方的风格向纤巧细腻转变。这个时期的漆器品种有剔红、剔黑、剔彩、戗金漆等。明中期漆器以云南、甘肃制作的地方漆器较为突出。
这一时期的作品造型较之早期单调、划一的特点有明显变化,出现了梅瓶、四方委角盒、八方形捧盒、提匣、笔筒、方盒、方盘、大型的长方匣、长方盒、扁壶、高足碗、棋子盒等。这说明漆器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实用性和观赏性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明中期漆器的装饰图案更为丰富多彩。在以花卉为题材的作品方面,较之明早期果园厂那种整朵大型花卉为主题的装饰图案日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折枝花卉及花鸟题材的增多,如鸳鸯荷花、喜鹊登梅、绶带牡丹、茶花小鸟、芦雁等。
如宣德剔彩檎双鹂大捧盒,高20厘米,盒径44厘米,是最早的剔彩漆器。盒呈圆形,上收成平顶,矮圈足。通体自下而上髹漆颜色为:红、黄、绿、红、黑、黄、绿、黑、黄、红、黄、绿、红共13层之多。
盒盖圆形开光,以红漆刻成斜方形锦纹为地,其上雕刻林檎树一株,黄鹂鸟两只,一在枝前,侧身昂首,一在枝下,回身欲下,两相呼应,林檎枝头,有花有果,另外刻蜻蜓、蝴蝶各一只,点缀其间。盒盖开光外与盒底邻近底足的一圈,雕刻有缠枝花果纹,由石榴、葡萄、樱桃组成。
盒盖与器的竖壁雕刻缠枝花卉有牡丹、茶花、栀子花、菊花等,四周花果纹均无锦纹作地,而是以黄漆为地,在盖面正上方长方形条上刀刻“大明宣德年制”填金楷书款。此器器型大而庄重;色彩丰富,斑斓绚丽;纹饰活泼,富于生命力,仿佛呼之欲出。
以人物为题材的作品则不拘于早期那种携琴访友、观瀑的题材,而以历史故事为主。例如,五老过关、牧牛、文会、渭水访贤、携友秋游、渔家乐、采药、滕王阁、雀屏中选、郭子仪故事、岳阳楼、八仙人物、婴戏等。
明中期漆器的雕刻风格有的保持了早期磨工圆润、藏锋清楚的特点,而有的作品则出现了锋棱不够圆熟的特征。这说明了处于过渡时期的作品兼而有之的风格变化。
此时,雕漆一般髹漆不厚,与早期那种髹漆层次厚、立体效果较好的风格略有不同。另一方面,无论是花卉题材或人物故事题材的作品均刻有锦纹,早期黄漆素地之上压花的做法几乎荡然无存,从而形成了锦上添花的表现手法。
云南也是明中期制作漆器的重要地区。云南漆器一般髹漆较薄,漆色暗,无光泽,构图紧密,有繁缛之感。其造型有扁圆形盒、圆盘、双耳扁壶、高足碗、棋子盒、碗等。
云南漆器雕刻的图案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图案中点缀有栩栩如生的螳螂、蜜蜂、游鱼、蚂蚱、蛇、蛙等多种小生物,还有象征长寿的盘肠、灵芝,象征幸福的孔雀牡丹和活泼可爱的双狮戏球,传说中的麒麟、翼龙、双螭、草尾龙等。这些图案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经过明中期80多年的发展,到明世宗嘉靖时期,漆器工艺出现了新的局面。这就是官办作坊继续大量制作漆器,具有宫廷风格的漆器制作重新占据统治地位。
明中期漆器风格经过近百年变化,从早期简练大方、圆润精致的风格演为崇尚纤巧华丽、繁缛细腻的新风格;漆器的使用范围扩大,出现了箱、柜、桌等新的漆器造型;漆器品种增加,除了剔红、剔彩,戗金彩漆亦大量制作,漆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明嘉靖时期的漆器品种主要有剔红、剔彩、戗金彩漆。传世的明嘉靖漆器仍以剔红器居多。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以绿漆为锦地,其上雕红漆的作品。红绿两色醒目,对比强烈,起到了突出主题的效果。
嘉靖时期的雕漆基本上有两种风格:一种雕刻精细,刀法快利,锋棱虽显外露,但仍保持有明早期漆器那种圆润光滑的特征;另一种为雕刻不精,有粗糙之感,漆色亦不佳,不善藏锋,虽有磨工,但不圆润。
剔彩自明宣德时期出现以后,到了明嘉靖时期呈现出大规模发展的局面,传世品较多。嘉靖剔彩主要以红、黄、绿三色交替,每色有相当的漆层。
器物表面呈现出红、黄、绿三色,一般是红花、绿叶。若双龙则以红、黄区分,以红色漆为龙鳍,以黄色为龙身,以绿色为龙发,似剪影式的效果;若凤纹则以红、黄、绿来表现其飞翅及长尾,3种颜色的变换,化为美丽的羽毛,多姿多彩;若表现童子,则以红、绿二色分饰衣、裤,以展现儿童的天真、活泼。
嘉靖时的剔彩的戗金彩漆造型有银锭式、梅花式、菊瓣式、方胜式等,制作工艺十分精致。以戗金为图案的轮廓线及叶脉纹理,在轮廓线内填以红、黄、绿等色漆,纹饰磨平后具有绘画般的效果。
有一种戗金彩漆,先以填漆做成锦纹地,再戗金花纹,做法费工费时,但却使器物有锦上添花之妙。还有一种特殊的戗金彩漆作品,其花纹之外既不是一色漆地,也不是锦纹地,而是密密麻麻的小圆圈纹,这种小圈纹被称为“攒犀”。
嘉靖时期器物的造型有所突破,出现了许多新的器形。盘类器物除了圆盘居多,亦有仿明早期的葵瓣盘、明中期的委角方盘,同时出现了六瓣盘、梅花式盘、银锭式盘、茨茹式盘、荷叶式盘、菊瓣式盘以及由大小3个盘依次套叠的套盘。
这时,除了明早期的“蔗段式”和明中期的“捧盒”外,新出现了钵式盒、寿字盒、银锭式盒、方胜式盒、梅花式盒等。此外,还出现了瓜棱壶、柜、笔筒、小桌、八方斗、春字盒、把镜等新的造型。
明代漆器中刻有年款的以永乐、宣德、嘉靖、万历最多,也有少量的隆庆、崇祯款识。明嘉靖漆器的款识为刀刻填金楷书款,款识的位置均在器物底部正中。“大明嘉靖年制”6字款有3种形式,即底部正中竖刻款、从右至左横刻款、竖两行刻款。
由于嘉靖皇帝信奉道教,所以明嘉靖时期漆器的装饰题材大都以长生不老、升仙、万寿为主题,如五老祝寿图、群仙祝寿图以及表现仙山楼阁的题材等。
尤其是出现了以文字组成的图案。例如,以松、竹、梅缠绕组成“福、禄、寿”3字;以“福”字为漆盘的装饰;雕3个寿桃,每桃上雕一字,组成“福、禄、寿”;以开光的形式,在器物上组成文字“皇图亿载,圣寿万年”和“乾坤清泰,万寿齐天”以及“万年长生”、“万年如意”、“万寿永年”等。
寿春图是这个时期典型的装饰题材,春字盒有剔红、剔彩两种,在盖面开光内雕聚宝盆,盆内装有盘肠、珊瑚枝、银锭、古钱、犀角、火珠等,盆中升起霞光万道,似熊熊火焰,火焰之上压一个“春”字,春字中圆形开光内雕老寿星。
如嘉靖剔红五老祝寿图圆盒,高12厘米,口径24.4厘米。盒圆形,平盖面。通体绿漆刻云纹锦地,朱漆雕花纹图案。
盖面饰松云山石,五仙人分持桃实、花杖、葫芦、卷轴、灵芝,从灵芝中升起一缕轻烟,向上蟠绕成草书“寿”字,为群仙祝寿之意。盖、器外壁分别雕云龙纹和海水云纹。足内正中刀刻填金楷书“大明嘉靖年制”竖行6字款。
此盒雕刻精细,刀法快利,锋棱显露,人物表情生动,衣纹飘动流畅,艺术风格纤巧细腻,为明嘉靖朝雕漆的代表作品。
此外,寓意长寿的松树、仙鹤、灵芝、寿桃等也常常作为装饰题材,八卦图、麒麟、狮子、海马、大象、杂宝也是装饰题材的一部分。
与上述升仙、长生题材截然不同,还有少数具有民间艺术风格的“龙舟竞渡”、“货郎图”和“婴戏图”。龙纹仍然是这一时期漆器装饰的主要题材。
明嘉靖时期漆器的锦纹表现形式也有较大变化,突破了明早期的3种锦纹形式,出现了“万字锦”、“勾云锦”等。有的雕刻出五六种锦纹,锦纹的比例较大,形成风格。
明万历时期漆器的生产制作较活跃,官办漆器作坊仍占据主要地位,漆器品种日渐丰富。除了剔红、剔彩、戗金彩漆仍继续制作,还出现了剔黄、描金漆、填漆等新的漆器品种,使漆器装饰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明万历雕漆有剔红、剔彩、剔黄3个品种,在造型、图案、款识等方面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时期的风格与特点。在器物造型方面,仍以盘、盒为主,兼有小柜、炉、花觚、瓶、笔筒等,并出现了长方委角盒这一新的造型。
在装饰图案方面,嘉靖时期追求升仙、长寿的题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双龙、龙凤、祥云、海水江崖为主题的图案,并出现了祈求吉祥、太平的吉祥图案,也有少数表现人物、花鸟的题材,如剔彩《晏子使楚》漆盘、剔彩花鸟纹盒等。
对锦纹的处理也较为独特,比例紧凑,细密整齐,明万历前后均无此特征。
在漆器品种方面,以剔红、剔彩最多,且出现了少量的剔黄作品。描金是漆器制作工艺中的一个品种。
描金彩漆是“描金”加上“描彩漆”的做法,使一器具备两种漆工艺,画面绚丽多彩,富于装饰趣味。明万历时期的描金彩漆作品有圆盒、长方形墨盒,均以红漆为地描饰花纹。描金彩漆山水人物大圆盒是其代表作。
明晚期雕漆的制作以宫廷制作为主,兼有民间制品。明晚期雕漆以长方盒、高足碗、小碗居多。明晚期剔犀漆器有黑面、朱面两种,器形有小圆盒、两层盒、圆盘、花形盘、盏托、执壶等。
明代嵌螺钿工艺仍继续使用。明晚期出现了一位镶嵌工艺名家江千里,系明末扬州人,以制螺钿漆器出名。当时曾有“家家杯盘江千里”之说。
死人出殡的全部过程
人死之后先穿寿衣后放殡仪馆停尸三天,家属在三天内处理关于死亡证明,墓地选址聘请阴阳先生等事,三天内家属负责守灵烧纸等事,第三天殡仪馆人员将遗体送上灵车送上灵车之前瞻仰遗容,遗体送上灵车前死者长子要摔掉烧纸的瓷盆,接着再向灵车跪拜3下。接着遗体拉往火葬场,烧成骨灰,这时死者衣物等东西也包括挽联等在火葬场大炉内焚烧。遗体火化好后,在运往墓地,墓地也有说道啥的,不多说,再在墓地烧些纸钱等等。各个地方好像都不一样,反正我这大兴安岭是这样的。好像就这些了吧,我也不太知道了反正我爷爷没的时候是这样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ming5.com/bzqm/116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