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宝宝起名

古人取名字参照什么书(女孩起名字参考哪本书)

请问有什么书是说关于起名字的含义吗??

1

中华起名宝典 凌云子,于竟玲 中国文史出版社简介:姓名的起源数理,是根据我国经典《易经》之八卦推演形成的数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中华起名宝典》是为广大读者起名时使用的汉语词汇书,有了这部宝典,可以使人在起名时有词可依、可鉴、可查、可选。 《中华起名宝典》的词解是根据中国汉字的词意解释,以《新华字典》为蓝本,加以形象的解说,使所起之名富有形象意义。每个字的笔画数理以繁体字为标准;以《汉语大字典》的笔画数理为蓝本。设有简繁体字对应格式。

给孩子起名字用的工具书有哪些

2

新生婴儿取名具体步骤一、新生儿取名必知条件1、准确的出生时间(包括年、月、日、时)2、性别3、姓氏4、父母姓名(可缺)二、新生儿取名年份具体步骤及方法第一步:列出新生儿四柱命局,根据四柱找出用神,喜神。第二步:根据姓氏排列各种五格数理,组合变化,同时,将四柱用神、喜神之五行转化为姓名学所规定五行之数理加入其中,按重要程度、先后顺序补在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找出最佳配置。另须注意,是补姓名五行数理,用偏旁,字意来补命局之喜用神次之,切记,重要的是数理(数理所代表的五行)。A、在此步中,还需调整好天人地三才配置,尽量取吉配置且五行相生为佳。五格全吉最好,实在不好配,四格吉也可。B、在此步中,选吉祥数理人名,女孩还需避开孤、独、寡及过刚之数理。C、一般用三字姓名,即除去姓氏(包括复姓),名字为两字的,如"黄启伦、温雅迪。避免使用二字姓名(1、减少重名;2、二字姓名,外格均为2凶数,且五行数理较偏重某五行,一般情况均不太吉祥)。随着时代的发展,起四字姓名也是一个新的趋势,应大力推广。第三步:根据第二步可知名字第一字与第二字的笔划数为几,然后根据繁体字(以《康熙字典》或《取名专用大字典》为准)上(第一字)下(第二字)各排列两行,每行十几字即可。第四步:将上下两排字相互组合几对,兼顾字义、字形及音韵几方面,并避开不良谐音,粗谷不雅等组合,选出最佳组合3~4个,供自己或客户选择。第五步:选定小孩新名后,应将新名与此小孩四柱,均抄在一张白纸上,贴在小孩床头,大人可以多叫多念,以使新名尽早产生作用。小孩长大后,也要多写多用,作用便更加明显。如何为新生儿起名可爱的小宝宝来到人间,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全家人都非常高兴,欣喜之余必然要绞尽脑汁为孩子起一个吉祥如意、优雅动听、好认、好读、好记、好看、好听的名字。一个好的名字具体计应注重创意性、独特性、艺术性、性别、音律、义蕴、美学、德、操、形象设计,附合心理学、生肖、易理、先天遗传基因等诸多方面的协调配置。1、字义要吉祥、力避粗俗、冷静、洋化字体,避免字体克害。2、字音要悦耳,如意、阴阳平衡,富于节奏感。3、字型要搭配协调,富于变化,便于书写。4、要结合家风,事业及父母长辈对子女的期望。5、有的家庭以字排辈,可防止与祖上重名,重字、重音现象。6、根据男孩女孩的不同性别特征起名,应体现其性别特征。7、依孩子出生前后情况取名,如当时的气候特征或出生前后有无特殊的事件8、以出生时间取名。考虑年、月、日、季节、时辰、属相等。9、隐寓理想抱负、兴趣爱好和目标追求,心愿寄托在名姓之中,寓意聪慧、刚毅、豁达、华贵、优美、脱俗、福寿。不要小看这名姓符号,有的名字给人以宏伟高大、轰轰烈烈的联想,有的名字给人以文静雅致的馨香。有的人常以自己的名字激励自己而最终得以成功,也有的名字平庸,本分,令人安于现状,致使劳碌一生,这也算是一种信息吧,好名受用一生,因此,起名最好请学者专家提出意见。新生命降临的时侯,做父母长辈的庆祝之余就是着手为自己的孩子取个名字。现在知道姓名学如此重要,姓名内涵对人生隐藏着深远的意义,给孩子取个好名立刻动手吧!1、无论取何名字,都不要有凶恶、不吉利的字和字义2、先查清楚先天四柱是否有缺项,如:鲁迅先生在《闰土》一文中写道“闰土,五行缺土,取名闰土”只不过不是在字义上加土,而是姓名内涵数理中取五行是土的笔画,如八画字,人格是15数;要避免用木的数理,因为木克土,如四画字,人格为11数;如果左右衡量不宜取含有土的数理,那么,退而求其次,取含火的数,因为火生土。3、姓名天格、人格、地格的配置对人生意义一样重要,绝不能只为了在姓名中含有吉数而疏略了天、人、地格的配置。人格与地格的关系称基础运,天格与人格的关系称成功运,如受克制,基础不稳,成功难望,甚至还会危及健康或受突发性的灾难。4、如果女孩子取名有一个特别注意的问题,必须避开女性孤独运的数理,如21、23、27、33、39等。有此=数,即使天配良缘、夫妻恩爱,短则几年,长则数十年,很容易遭受生离死别。如果照先天八字取一良名,就算是先天八字中有强烈的“伤官”克夫信息,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婚灾。5、取名时一定要按照乾隆字典的笔画计算,否则,功亏一篑。有些特殊部首按规定笔画计算。(1)、“氵”四点水算四画。如:清、洁、洗、澡等>(2)、“扌”手旁算四画。如挑、拨、等>(3)、“月”算肉旁六画。如肌、肪、脉等>(4)、“艹”算六画。如草、英、芙、蓉等>(5)、“辶”算七画。如达、迈、迅、过等>(6)、左“阝”算八画,阳、阴、陈、陆等7)、右“卩”算七画,如即、邓、邝等8)、“王”算五画,如琬、珀、玫、瑰等9)、“犭”算四画。如狄、猛、独、狸等10)、名字中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字按“1、2、3、4、5、6、7、8、9、10”画计算。姓名内涵是发生在不断使用中久而久之就产生了相应的一种作用力。当然商家、公司、单位的名称也同样重要。商家前途的好坏名称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这还与老板及员工的四柱和姓名分不开。宝宝呱呱附地,父母最关心的莫过于给孩子起个好名字。许多人为了给儿女起个好名字,绞尽脑汁,翻《辞海》,看唐诗,问朋友,结果取的名字并不理想。起名,看上去容易,实际上是有一定难度的。两三个字的简单组合,里面却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技巧和方法。要做到名字顺口、简单、含义深刻、令人难忘,在起名时就要注意形、音、意三条原则。这一点说起容易,做起却难,原因就在于起名时存在许多忌讳,这就要初为人父母者必须处处小心,要争到防患于未然。现将这些起名时常见的忌讳归纳如下:1、忌讳祖先和先贤的名字汉族起名,一般避祖先的名号。其一是汉族传统极讲辈分。以祖先名字为名,不但打扰了辈分的排序;而且会被视为祖先的不敬。其二是由于汉族的特殊性决定的。汉姓,首先是承继父姓,然后起一个本人的名字,而某些少数民族或外国人,有本名、父名或本名加母姓、父姓。如法国人的姓名通常为三段,即本名,加母姓,加父姓。如果汉姓名的在承继了父姓以后,再加上祖先的名字,那么两者就没有丝毫区别了,这样你根本无从分辨李四这个人到底是爷爷还是儿子了。在封建制度下,人们不仅要“尊祖敬宗”,而且要奉为至尊,即使直呼君主的名字也是大逆不道,清代的雍正、乾隆时,仅凭这一条就可以处人死罪并殃及九族。于是这种忌讳便被称为“国讳”。但就现代人而言,仅就名论,一般不以伟人、名人的名字为名。但有人因崇敬某一伟人或名人,特意取其名为名。如李大林、张大钊,便是取李大钊、斯大林之名为名。当然姓赵、姓关的人,也不应以“子龙”和“云长”为名了,否则便会今古不分。2、忌讳生冷字名字是供交际使用的,否则,名字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当今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绝大多数计算机储存的汉字仅限于常用字。如果起名时,使用一些生僻字,一般人不认识,必须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起名使用生僻字,只能白白增加别人工作的难度、麻烦。人们在使名时选用生僻字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不落俗套。但一般人们认识的常用字,却不过三、四千字,而起名又主要是为了让别人称呼,并不是为了卖弄学问。有人曾举例说,当你去某个部门申请工作时,主管领导看了你的履历表后,如果认不出你的名字,那么对你的印象肯定也是很模糊的。如果他在叫你时,把你的名字读错又经你纠正,这场面可能会使领导尴尬。领导会觉得失了面子而窘迫甚至恼怒,你也可能会国因为领导然连你的名字都不认识而生轻视之心。日后在上下级相处过程中,就可能发生一些龃龉或不协调不融洽的现象。起名固然要避免俗套和雷同,但不能靠使用生僻字。使用生僻字,影响了形象,妨碍了交际,可谓得不偿失。我国汉字的数量非常多,仅《康熙字典》就收有四万二午一百七十四字,另外繁简字、古今字、正俗字之间往往有非常细微的差别。旧时人们起名,喜欢翻看《康熙字典》这是不足取的。我们要使用工具书,最理想的是《现代汉语词典》。它在每个字下还收录词语,这对于起名很有参考价值。使用这部工具书也要注意,里面的生僻字,使用时要注意避开。3、忌讳姓名字体的单调重复有些人起名,喜欢利用汉字的形体结构做文章。例如:石、磊、林、森、聂、耳这三个名字即是此例。这种起名的审美效果颇佳,可惜我们的姓氏能如此利用的微乎其微。而且即使石、林、聂三姓,也不可能人人都使用这种方法。有些人取名时喜欢将姓名用字的部首偏旁相同,并将此作为一种起名技巧来推广,如李季、张驰,这种技巧实际上不值得提倡。如果姓名三个字的部首偏旁完全相同,就会使人产生一种单调之感。特别是当你在书法签名时,就会更强烈地感觉到,偏旁部首相同的名字,如江浪涛、何信仁等,不论如何安排布局,都有一种呆板单调之感,不会产生点事纵逸、变化多姿、曲折交替,气韵贯注的美学效果。我们既然是用汉字取名,就不仅要考虑意义上高雅脱俗的抽象美,而且要注意书写时变化多姿的形象美。上述例子说明名和姓存在形体结构的搭配问题。如果形体结构没有变化,姓名就显得呆板,拘谨。在运用字形起名时,过去有两种技巧,一是拆姓为名,另一是增姓为名。所谓的拆姓为名是指取名时截取的一部分作为名,或者把姓分割为两部分作为名。如商汤时的辅弼大臣伊尹,其中就是取姓的一部分“尹”而构成的,此外现代著名音乐家聂耳,著名作家舒舍予(老舍)、张大弓、计午言、董千里、杨木易也都属此类。另外还有雷雨田、何人可等也是将姓拆为两部分作为名的。古人有些人将名剖分为字,如南宋爱国诗人谢翱,字振皋羽,字即由名拆开而成。明代的章溢字三益、徐舫字方舟、宋玫字文玉,清代的尤侗字同人、林佶字吉人都属此类。还如清代的毛奇龄字大可等。还有些人是将姓名剖分为号,如清代的胡珏号古月老人,徐渭号水月田道,则又分名入号。所谓的增姓为名是指在姓的基础上再增添一些笔划或部首构成一个新字成为名,如林森、于吁、金鑫、李季等。4、忌讳多音字我国的姓氏多半属于单音字。也有个别姓氏属于多音字,如:乐字。这种姓氏显然在交际时会造成麻烦。如果说姓氏的多音是无可奈何的事实,那么名字的拟定是完全可以避免这种麻烦的。山东某地有一个学生名叫乐乐乐,老师上课时却不知该怎么叫他,老师居然让这个名字给难住了。这个名字的三个字都是多音字,可有八种读法,读者有兴趣可以自行排列一下。看来这个学生的父母是成心跟整个社会过不去,一个名字居然有八种读音,在交际场合如何使用呢?到头来别人想叫不敢叫,唯恐叫错了被人耻笑,吃亏的还是自己。别人叫不上来,可以不叫,可以避开。一个人的名字如果别人不叫,不使用,那么这个名字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所以对于多音字应尽量回避。如果要用,最好通过联缀成义的办法标示音读。例如:崔乐天、孟乐章。前者通过“天”说明“乐”当读le,后者通过“章”说明“乐”读yue。最后一个用意义告诉你应读什么。汉语有相当一部分多音字常用的只有一个音。这样的多音字在起名时就不必担心使用时会产生误读。5、忌读“绕口”字起名有时可以得用叠音的方法。例如:丁丁、方芳、辛欣等。如果不是叠音的姓名,名和姓的发音方法就要拉开一定的距离,否则,读起来不顺口,达不到的效果。有些名字读起来费劲、吃力,弄不好就会读错、听错。原因在于取名用字拗口,几乎成了“绕口令”,如沈既济、夏亚一、周啸潮、耿精忠、姜嘉锵、张昌商、胡楚父、**林、傅筑夫等。这些名字,有的连用两个同声母字,如亚一、姜嘉等。有的连用两个同韵字,如既济、夏亚、啸嘲、胡富、励芝等。前一种是双声,后一类是叠韵。有的三个字同韵,如张昌商、胡楚父、**林、傅筑夫等。所谓“绕口”字,主要是指双声字、叠韵字和同音字。由于声母相同,连续起来发音费力;韵部相同的字连读,发音也较困难;所以,双声叠韵是造成“绕口”的主要原因。由此看来,忌用“拗口”字起名,主要是指不用双声、叠韵字起名。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好办得多了。符合音美标准的起名,应当是名和姓的声母不同组,韵母不同类。例如:彭涛、冯企、娄韵、齐飞、余声、万鸿等。这些起名,由于起名和姓的声韵异组异类,因而声音有了变化,读起来比较顺口悦耳。6、忌读不雅的谐音有些人的名字,表面上看非常高雅,但由于读起来会与另外一些不雅的词句声音相同或相似,便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嘲弄和谐谑,成为人们开玩笑的谈资,产生某种滑稽的喜剧效果。这种语词可分为两类:一是生活中某些熟语,一是贬义词。例如:宫岸菊()、蔡道(菜刀)、卢辉(炉灰)、何商(和尚)、陶华韵(桃花运)、李宗同(李总统)、汤虬(糖球)、包敏华(苞米花)等。上述谐音使姓名显得不够严肃,不够庄重,在大庭广众之下容易授人以笑柄。另外有一些名字易被人误解为贬义词,如:白研良(白眼狼)、胡礼经(狐狸精)、沈晶柄(神经病)等。这种谐音往往变成绰号。父母起名时,如不慎重,很容易给儿女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到那时可就悔之晚矣。

如何给女孩子取名字

3

徐璐瑶

有哪些能为儿童取名作参考的古籍?

4

去史书上找别人的名字。

1.金庸用了很多古人名,杨过就用了大诗人刘过的名字。更有名的是郁达夫用了高适的字,这种轶事不胜其数。我亲戚家的小姑娘叫良玉,就取自女英雄秦良玉的名字。我觉得好听的很高级。

2. 诗经楚辞汉赋我觉得都行,不要拘泥什么男女之分。取名字太过女性化也不好,端方持重才是好名字。宋玉的《招魂》,《风赋》里能找出好些雅致的词来。其实一切古书诗词都可以去找,或者将好听的合起来。

3.去医书上找。好些药材的名字都很美,读起来口齿噙香。做名字又别致又有趣。4.去辞典里找有美好意思的单字。瑜,瑾,婉,稔,念,芝,兰......这种字数不胜数的。还可以用花的名字。总之起名字是个费力但有意思的事情。最好不要用生僻字,以后小孩会有困扰的。女孩子的名字不要太流于婉媚,最好还是雅致端静的好。男孩子尽量避免用太强调大志的字(鲲鹏,天,昊,轩,玄)什么的,流于俗气了。最后放上我看到后就心心念念难忘的两个名字。大翻译家傅雷给傅聪的一双儿女起的中文名。男孩叫 傅凌霄,小姑娘名唤傅凌波。傅凌波真的太美了,初一看傅雷家书记住的,现在还是觉得好,简单的字,凌霄又英武又意指凌霄花,凌波真的秀丽婉转,一下就想起洛神来。真正的好名字啊,不见丝毫匠气如同信手拈来,读过去好多年还能牢牢记着。

不要轻信简体字·古人怎样起名字

5

现在,有些人读古籍绝对不选简体字的版本,只挑那些繁体竖排的来看,还有些人更加极端,甚至呼吁要恢复繁体字。虽然有人觉得他们迂腐,但这些人谁也不是笨蛋,至少智力水平并不在我们一般人之下,他们这样说,这样做,肯定是有他们的道理的。现在讲的这个“丑”字恰好就是比较能够说明问题的一个例子。 “小丑”的“丑”字是一个简体字,如果用繁体字来写就是“醜”。在用笔写字而不是用电脑打字的年代里,把笔画如此复杂的“醜”字简化为“丑”,确实是功德无量的。但是,这样一来,新问题就出现了:在古代,既有这个“醜”字,也有这个“丑”字,它们本是意思完全不同的两个独立的字,谁也不挨谁。但在简体字里,繁体的“醜”被简化为“丑”,而繁体原本的“丑”字却维持原来的样子不作变动。于是,繁体字里的两个不同的字到了简体字里却变成了同一个字,所以,在用简体字编纂的古籍当中,“丑”字有时是指“醜”,而有时又是指“丑”,这在现代读者看来,就容易产生误会了。 这两个“丑”字的本字各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说一个人相貌丑陋,那就是“醜”,而天干地支里“子丑寅卯”的“丑”字才是古文“丑”字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们如果阅读繁体字的古籍,既会遇到“醜”,也会遇到“丑”,两个字的意思完全不同,“子丑寅卯”不会写成“子醜寅卯”。公孙丑的“丑”可不是被简化了的“醜”字,而是在古文里仍是现在这个样子,是“子丑寅卯”的“丑”。 现在明白了吧,公孙丑的爸爸不是笨蛋,笨到会给儿子起一个“醜”名字。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现在的父母们给孩子起名字,哪一个不是抱着一摞字典辞书绞尽脑汁呢?中国人起名字通常都很讲究的,名字用的字都是很有意义的。 现代人如此,古人也是如此。《左传》里就记载着好几个起名字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很有说明意义:鲁国的国君鲁桓公生了个大胖小子,高兴坏了,搞了一大堆复杂的仪式来庆祝,但马上面临的问题是,该给儿子起名字了。可怎么起呢?想弄一套《辞海》翻翻吧,这书当时还没出版,这可怎么办?那就找个文化程度高的老先生咨询咨询好了。这一找,就找到了申。 申确实有学问,对鲁桓公说:“给孩子起名字的规矩呀,是这样子滴——” ——暂停! 咱们先别管申怎么说,先想一想,如果是我们现代人来想象祖先的古老智慧,我们猜猜申会怎么说。 按照我们很“现代”的一些想法,不少人肯定会这么想:先算算这孩子的生辰八字,排五行,推四柱,名字用的字要算清楚吉利的笔画,等等。 可是,在《左传》的年代,或者说是在春秋时代,还没有这套讲究呢,起不出“闰土”那种名字。所以,申的回答里并没有什么玄的虚的,反而实际得很。他说:“起名一共有五种方式,分别是信、义、象、假、类。”紧接着,申就开始一一解释:所谓“信”,就是用孩子出生时的某一种情况来起名,比如说生下来一个二十斤的大胖小子,就可以按这个规矩起名叫“胖墩儿”;所谓“义”,就是用吉祥的字眼来起名,比如贾老爹一直想发财,就可以给孩子起名叫“贾美钞”,等等。看来很自由哦,那么,起名有什么要忌讳的没有? 要说起名的忌讳,现代人的忌讳可多了去了——别说给孩子起名字,就连电话号码、手机号码都有一大堆忌讳。《左传》时代起名字也有忌讳,却和现在大大不同。申说:“一般要忌讳这么几种情况:孩子的名字不要用国名、官名、山川名、疾病名、牲畜名、器物名。” 严格说来,申所谓的“忌讳”其实是“避讳”,这些避讳是大有道理的,又是很实际的,如果名字犯了避讳,实在是麻烦得很。眼下要起名的这个孩子将来很可能就是鲁国的国君,按照避讳的规矩,如果这孩子起名叫“鼎”,那周代最常见的青铜器“鼎”在鲁国就不能再叫“鼎”了,就得改名,比如叫“锅”;如果这孩子起名叫“泰”,那泰山就不能再叫泰山了,比如改成武夷山,等后来人们发现南方已经有一座武夷山的时候,再分别叫它们南武夷、北武夷……这种糗事不是没发生过,晋僖公、宋武公、鲁献公等等前辈都曾在起名字的时候出过这种乱子。 申摆事实,讲道理,一番口舌之后,鲁桓公说:“嗯,那就这样吧,这孩子出生的干支和我是一样的,那就叫‘同’好了,取‘和我相同’的意思。” 《礼记》之类的书里还说:孩子出生三个月大的时候由父亲给起名字,这时起的是“名”,男孩子长到二十岁的时候要行冠礼——就是往头上扣个帽子,这是古代男孩子的成人礼。刚刚成人的男孩子直到这时候才有了自己的“字”,从此之后,大家就不再称呼他的名,而改为称呼他的字了。——这背后的道理是:名是很尊贵的,不能随便乱叫。我们看古人互相称呼,比如在大街上你看见关羽了,跟他打招呼,你应该叫他一声“云长兄”,不能直眉瞪眼地喊他“关羽”,还有,“小关”和“羽哥”之类的现代式称呼也不能用。当然,如果你们不熟,你还是叫人家“关将军”比较好。 再往前追溯一下,据说商朝人流行用生日起名,所以我们看到商朝那些国王的名字都是太甲、武丁什么的,都是甲乙丙丁,这或许也是排行,说不准。前辈学者研究出土的青铜器,就是这样按铭文里的人名来判断哪些属于商代、哪些属于周代的。可这种划分真的准确吗?后来又出现新资料,发现周人起名也有这个使用甲乙丙丁的传统,这可麻烦了,比如和王国维恩怨纠缠了一辈子的那位罗振玉,整个儿一部研究青铜器的专著就这样被人釜底抽薪了。 ——虽然有些问题还说不清,但这大体上就是当时的古人起名字的讲究。这样看来,公孙丑之所以起名为“丑”,或许是因为他生在丑时吧。总之,不是因为他爸爸嫌他长得丑。 《孟子》一共七篇,第一篇“梁惠王篇”已经在上一本书中全部讲完,这本书是来讲解第二篇“公孙丑篇”的。说到现在,《孟子》的正文还一句都没出现呢,单是“公孙丑”的一个“丑”字就已经费了这么多篇幅,呵呵,是不是很气人呢? 别急,更气人的事还在后边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ming5.com/bbqm/115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