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杏林指的什么代称含义
杏林”作为医界的别称,由来已久。
但是,为什么单单将“杏林”作为医界别称呢,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在三国时代,庐山有位名医叫董奉,他医道高明,技术精湛,据传有起死回生之术。
他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不收取病人的报酬,但是他对找他看病的人有个要求:凡是重病被治好了,要在他的园子里栽5棵杏树;轻病被治好的则栽种1棵。一年年过去了,经他治愈的病人数不甚数,他园子里的杏树也已聚棵成林,每到杏子成熟的季节,远远望去,一片繁枝绿叶中,累累红杏挂满枝头,煞是好看。
后来,董奉又告诉人们,凡是到他的杏林来买杏的人,不要付钱,只要拿一些粮谷放在仓中,就可以去林中取杏。于是,每年董奉用杏换来的粮食堆满了仓库,他又拿这些粮食救济了无数贫民。
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明代名医郭东就模仿董奉,居山下,种杏千余株。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病人馈赠的东西,也多去接济贫民。
明代的书画家赵孟(兆页)病危,当时的名医严子成给他治好了,他特意画了一幅《杏林图》送给严子成。后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
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刊物也常以“杏林”命名。“杏林”,已成为医界的别称。
有关“杏林”的佳话,不仅成为民间和医界的美谈,而且也成为历代医家激励、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解除病人痛苦的典范。
2.杏林含义
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
故址在今江西省庐山市和安徽凤阳,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
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
后世遂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来称颂医家的高尚品质和精良医术。
扩展资料:
杏林典故:
董奉少年时期,除了学习古籍经典之外,发奋钻研岐黄之术,立志要做一位济世的医生。
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位高人,因而修得道术,不但医术极为高明,而且能够预言风雨,民众都视他为能“呼风唤雨"的仙人。
董奉定下了一奇特的规章:看病不收费用,但重病者病痊愈后,要在他居住的山坡上种植杏树五株;
病轻者,种一株。由于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远近患者纷纷前来求治,数年之间就种植了万余株杏树,成为一遍杏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杏林
3.请写出下面代称的含义
1、杏林
“杏林”为中华传统医学的代名词,自古医家以位列“杏林中人”为荣,医
2、桃李
桃李就是教师百年“树人”所得的硕果,往往比喻老师辛勤栽培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是说老师教育出来的优秀学生遍布全世界,赞美教师辛勤育人。
3、高足
指良马; 骏马。犹言高才。后常用为称呼别人的学生的敬词。
4、桑梓
借指故乡。古代人们家宅旁常栽种桑和梓,《诗经·小雅》中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是说桑与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后来“桑梓”就用来做“故乡”的代称。
5、汗青
汗青是指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再刮去青皮,便于书写,避免虫蛀,故称汗青,也叫杀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杏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桑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汗青
4.“杏林”这个词有意义吗
“杏林”,是中医界的代称。
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然而“杏林”一词典出汉末三国闽籍道医董奉。
“杏林之家”即指一家人都是医术高超的医生。 【典故出处】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
在诸多有关董奉传奇般的事迹中,最有影响的乃是他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事。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忱为山民诊病疗疾。
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看好一个轻病,只须栽一颗杏树。所以四乡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云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为医酬。
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用来贩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达二万余人。
后来还说有老虎镇守杏林,以防不肖之徒偷杏子,想吃杏者只能以米谷换取,而董奉则把换来的谷米来救济贫民,故又有"虎守杏林"之说。正是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
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后,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后来人们又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
如此一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喜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类的话语来赞美象童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 晋代葛洪《神仙传》载: 董奉者,字君异,候官人也。
吴先主时,有少年为奉本县长,见奉年四十余,不知其道。罢官去,后五十余年,复为他职,得经候官,诸故吏人皆老,而奉颜貌一如往日。
问言“君得道邪?吾昔见君如此,吾今已皓首,而君转少,何也?”奉曰:“偶然耳。”又杜燮为交州刺史,得毒病死,死已三日,奉时在彼,乃往,与药三丸,内在口中,以水灌之,使人捧举其头,摇而消之,须臾,手足似动,颜色渐还,半日乃能坐起,后四日乃能语。
云:“死时奄忽如梦,见有十数乌衣人来,收燮上车去,入大赤门,径以付狱中。狱各一户,户才容一人,以燮内一户中,乃以土从外封塞之,不复见外光。
忽闻户外人言云:“太乙遣使来召杜燮',又闻除其户土,良久引出。见有车马赤盖,三人共坐车上,一个持节,呼燮上车。
将还至门而觉,燮遂活。”因起谢曰:“甚蒙大恩,何以报效?”乃为奉起楼于庭中。
奉不食他物,唯啖脯枣,饮少酒,燮一日三度设之。奉每来饮食,或如飞鸟,腾空来坐,食了飞去,人每不觉。
如是一年余,辞燮去。燮涕泣留之不住,燮问欲何所之,莫要大船否。
奉曰:“不用船,唯要一棺器耳。”燮即为具之,至明日日中时,奉死,燮以其棺殡埋之。
七日后,有人从容昌来,奉见嘱云:“为谢燮,好自爱理。”燮闻之,乃启殡发棺视之,唯存一帛。
一面画作人形,一面丹书作符。后还豫章庐山下居,有一人中有疠疾,垂死,载以诣奉,叩头求哀之。
奉使病人坐一房中,以五重布巾盖之,使勿动。病者云:“初闻一物来舐身,痛不可忍,无处不匝。
量此舌广一尺许,气息如牛,不知何物也。良久物去。”
奉乃往池中(明钞本池中作除巾),以水浴之,遣去,告云:“不久当愈,勿当风。”十数日,病者身赤无皮,甚痛,得水浴,痛即止。
二十日,皮生即愈,身如凝脂。后忽大旱,县令丁士彦议曰:“闻董君有道,当能致雨。”
乃自赍酒脯见奉,陈大旱之意。奉曰:“雨易得耳。”
因视屋曰:“贫道屋皆见天,恐雨至何堪。”令解其意,曰:“先生但致雨,当为立架好屋。”
明日,士彦自将人吏百余辈,运竹木,起屋立成。方聚土作泥,拟数里取水。
奉曰:“不须尔,暮当大雨。”乃止。
至暮即大雨,高下皆平,方民大悦。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
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乃使山中百禽群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
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常有人置谷来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挈杏走,路傍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
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啮至死。家人知其偷杏,乃送还奉,叩头谢过,乃却使活。
奉每年货杏得谷,旋以赈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二万余斛。县令有女,为精邪所魅,医疗不效,乃投奉治之,若得女愈,当以侍巾栉。
奉然之,即召得一白鼍,长数丈,陆行诣病者门,奉使侍者斩之,女病即愈。奉遂纳女为妻,久无儿息。
奉每出行,妻不能独住,乃乞一女养之。年十余岁,奉一日竦身入云中去。
妻与女犹存其宅,卖杏取给,有欺之者,虎还逐之。奉在人间三百余年乃去,颜状如三十时人也。
【同类典故】 中国传统医学史上还有一则典故“橘井泉香”也与道医有关。这则典故说的是西汉时湖南一位叫苏耽的道人,身怀绝技,对母亲极为孝顺,后得道成仙。
在成仙之前,嘱咐母亲,明年将有疾疫流行,到时可用井中的泉水泡橘叶来救治。第二年果然。
5.“杏林”是什么意思
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医生,名叫董奉, 家住庐山。
他常年为人治病,却不接受别人 的报酬。得重病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让病人 种植五棵杏树;病情不重的人,他给治好了, 就要病人种植一颗杏树。
这样十几年以后, 杏树就有十多万棵了。春天来临,董奉眺望 杏林,仿佛绿色的海洋。
他感到十分欣慰,就 在林中修了一间草房,住在里面。待到杏子 熟了的时候,他对人们说,谁要买杏子,不必 告诉我,只要装一盆米倒入我的米仓,便可以 装一盆杏子。
董奉又把用杏子换来的米,救 济贫苦的农民。后来人们在董奉隐居处修建 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
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 来,明代名医郭东就模仿董奉,居山下,种杏千 余株。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病人馈 赠的东西,也多去接济贫民。
明代的书画家赵 孟頫病危,当时的名医严子成给他治好了,他 特意画了一幅《杏林图》送给严子成。 后来,人 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 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 等词句来形容。
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 刊物也常以“杏林”命名。“杏林”,已成为医界 的别称。
有关“杏林”的佳话,不仅成为民间和 医界的美谈,而且也成为历代医家激励、鞭策 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解除病人痛苦的典范, “杏林”也成了医学界的代名词。
6.“杏园”“杏林”“杏坛”都是什么意思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最讲究的文化人也经常把大家所熟知的一种现象或者一样东西给赋予更文雅更不让一般人能看出来的名字。这些名字往往都拥有自己的典故,一般的人可能只知道如何使用这个词语,却不一定了解和掌握一个词的真正的意思。比如我们常见的“杏园”、“杏林”、“杏坛”看着相似,其实都各有各的典故和内涵,使用的时候千万别弄错了错解其意。01、杏园。其实"杏园“这个词大家一般用的比较少,确实也是因为它其实可以有很多含义,而它的多种含义中每一种解释都有其他相对应的词语,所以这个有点模棱两可的词语一般不会单独使用。”杏园“一可以取”杏林“的意思,和当年乐善好施、医者仁心的名医董奉为人看病不需要收钱,只需要别人种植杏树,自然而然后面代表了医学的一种意思。二也和我们的”圣人“孔子有关,传说他就是在杏园里开班授课的,所以也有一定教育场所的意思。
02、杏林。杏林的含义就更纯粹了,它的来源就是与上面的东汉名医董奉的经历有直接关系。当年董奉在江西庐山附近为周围的老百姓免费看病,他医术高超且自己也是驻颜有术飘飘如谪仙,他和其他的大夫郎中不同,他看病不需要任何钱财和报酬,只需要治好的人在他住所附近种下杏树就行,久而久之杏树形成了杏林,而杏林也被视作是中医药界的代名词。现在在江西、安徽境内还能看到”杏林“遗迹。
03、杏坛。可能很多人都会把”杏林“、”杏坛“这两个词给弄混,在很多人印象里可能所有有关于“杏”的词都是指医学界,毕竟我们常说一个词叫“杏林春手”,但是这里的“杏坛”其实和医学界没有半分钱关系。这里的“杏坛”是指当年孔子教育学生的地方,相传当年孔子“除地为坛,环植以杏”,也就是开拓土地设为教学场所,并在周围种上杏树,所以被称为“杏坛”,现在的杏坛泛指教育学界。
“杏园”有教育界的意味,也指称医学界,“杏林”则是中医学界的代名词,“杏坛”现在泛指教育界。三个词看着相似,意义却不同,在使用上也要多加规范和注意。
7.杏林文化是啥意思呀
众所周知,"杏林"-词是中医界常用的词汇,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
然而"杏林"一词典出汉末 三国闽籍道医董奉。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有很高的医技,与当时的华伦、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 医"。
据《三国志·士燮传》注引,交州刺史士燮得恶疾昏死已三日之久,仙人董奉用自制药丸一粒塞入 刺吏口中并灌入少许水,捧其头摇消之,食顷,昏死的刺吏便神奇般地张开眼睛,手脚也能动弹,"颜 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 类似的记载详见于《神仙传》中,由此可见董奉医术的高 明。
在诸多有关董奉传奇般的事迹中,最有影响的乃是他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事。据《神仙传》卷十记载 :"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 株,郁然成林……"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忱为山民诊病疗疾。
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 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看好一个轻病,只须栽一颗杏树。所以四乡 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云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为医酬。
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杏 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用来贩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 达二万余人。
正是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 后,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
后来人们又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 纪念董奉。如此一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喜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类的 话语来赞美象童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
与杏林一词相仿,"悬壶"也是中医行医的专用名词,典出《后汉书》及《神仙传》,与道医壶公有关 《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列传》云:"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 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
惟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
翁知长房之意 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曰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惟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 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
……后长房欲求道,随从人山中…,"这段颇为神奇的记述也见于《神仙传》卷 九《壶公传》中,声称"壶公者,不知其姓名。 今世所有《召军符》、《召鬼神治病王府符》凡二十余卷 ,皆出于壶公……"壶公乃是东汉时一位卖药的老翁,有道术,善用符治病。
因常悬一壶于市头卖药, "药不二价"、"治病皆愈",故后世称行医为"悬壶"。这一典故流传甚广,至今人们日常语言中还有"你 胡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样的口语。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ming5.com/gsqm/65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