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苹果公司名字来历
1971年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 史蒂夫乔布斯,16岁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21岁的史蒂芬·沃兹涅克(Stephen Wozniak)经朋友介绍而结识。1976年,乔布斯成功说服沃兹装配机器之余更拿去推销,他们另一位朋友,罗·韦恩(Ron Wayne)也加入,三人在1976年4月1日组成了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
2007年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更名成苹果公司。
2.苹果名字的由来
又看到引用党了--
就是当年老乔和员工们都没想到公司名,又商定好下班前一定要解决的,最后老乔说干脆就叫apple算了
Macintosh(就是现在的mac)是由Macintosh计划发起人Jef Raskin(当时老乔手下)跟据他最爱的苹果品种McIntosh命名
哥们应该早点讲的--
现代汉语所说的“苹果”一词源于梵语,为古印度的另一种水果,在佛经中被称为“频婆”,后被汉语借用,并有“平波”、“苹婆”等写法。明朝万历年间的《群芳谱·果谱》中,有“苹果”条,称“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接用林檎体。树身耸直,叶青,似林檎而大,果如梨而圆滑。生青,熟则半红半白,或全红,光洁可爱玩,香闻数步。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惟八九分熟者最佳”。许多中国农学史、果树史专家认为这是汉语中最早使用“苹果”一词。
附近一句,英文的apple来源不可考,日语中苹果依然沿用林檎 ,香港叫蛇果(据说是来源于Delicacy的果--很囧)
3.苹果公司名字的来历是什么
苹果公司(Apple Inc。)
是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2007年由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更名而来,核心业务为电子科技产品,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库比蒂诺。
苹果公司由史蒂夫·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Ron Wayne在1976年4月1日创立,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知名的产品有Apple II、Macintosh电脑、Macbook笔记本电脑、iPod音乐播放器、iTunes商店、iMac一体机、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等。 它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
商标由来 1976年,苹果的第一个标志由罗·韦恩(Ron Wayne)用钢笔画的,设计灵感来自于牛顿在苹果树下进行思考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苹果也想要效仿牛顿致力于科技创新。但是这个logo图形复杂并且不容易被记忆,只在生产Apple I时使用,所以很快被苹果所抛弃。
1976年由乔布斯决定重新指定Regis McKenna公关公司的艺术总监Rob Janov重新设计一个更好的商标来配合Apple II的发行使用。于是Janov开始制作了一个苹果的黑白剪影,但是总感觉缺了些什么,“我想简化苹果的形状,并且在一侧被咬了一口(taking a bite)——a byte(一个字节),对吧,以防苹果看起来像一个西红柿,”Janov解释到。
然后,Javov增加了六条彩色的、水平色条,这样就完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彩色苹果徽标。 1998年,在新产品 iMac、G4 Cube上应用了全新的半透明塑胶质感的新标志,标志显得更为立体,时尚。
这一次标志变化的原因是新产品都采用透明材质的外壳,为了配合新产品的质感而改变。 黑色标志也几乎同时出现,大部份是出现在包装、商品或需要反白的对比色上,为了配合产品的宣传。
至今苹果的单色标志仍然被使用着,也是最能体现Steve Jobs对苹果的品牌定位的标志。[21] 2001年,苹果标志变为透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首次被推出市场的Mac OS X系统而改变的。
这次苹果的品牌核心价值从电脑转变为电脑系统,苹果标志也跟随了系统的界面风格变化,采用透明质感。 2007年再次变更为金属带有阴影的银灰色。
苹果推出iPhone手机时,也正式地将公司名从苹果电脑公司改为苹果公司。苹果标志采用玻璃质感的标志,为了配合iPhone 创新地引入了Multi-touch触摸屏幕技术,带了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而设计的。
2013年变更为具有扁平化风格的无凹凸感纯黑色Logo,并沿用至今。 关于Apple Logo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苹果电脑公司以那个咬了一口的苹果作为其商标图案,就是为纪念伟大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者——艾兰·图灵,实际上是误传。
其来源为2001年的英国电影Enigma,在该部电影中虚构了前述有关图灵自杀与苹果公司Logo关系的情节,被部分公众以及媒体讹传。
4.“苹果”名字的由来
莫非你想要的是以下这个? 不过阿苏要的可不是这个! 苹果原产欧洲东南部,小亚细亚及南高加索一带。1870年前后始传入我国烟台,近年在东北南部及华北、西北各省广泛栽培。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起初写作“频婆”,而“频婆”又有过“平波”、“平坡”等同音异写。本文拟从考察“频婆”果出发,讨论汉语中“苹果”一词的来源,兼为中国古代苹果栽培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文献资料,敬待有关专家的批评指正。
5.iphone名字的由来
苹果公司是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2007年由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更名而来,核心业务为电子科技产品,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库比蒂诺。苹果公司由史蒂夫·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Ron Wayne在1976年4月1日创立,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知名的产品有Apple II、Macintosh电脑、Macbook笔记本电脑、iPod音乐播放器、iTunes商店、iMac一体机、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等。它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
商标由来
1976年,苹果的第一个标志由罗·韦恩(Ron Wayne)用钢笔画的,设计灵感来自于牛顿在苹果树下进行思考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苹果也想要效仿牛顿致力于科技创新。但是这个logo图形复杂并且不容易被记忆,只在生产Apple I时使用,所以很快被苹果所抛弃。
1976年由乔布斯决定重新指定Regis McKenna公关公司的艺术总监Rob Janov重新设计一个更好的商标来配合Apple II的发行使用。于是Janov开始制作了一个苹果的黑白剪影,但是总感觉缺了些什么,“我想简化苹果的形状,并且在一侧被咬了一口(taking a bite)——a byte(一个字节),对吧,以防苹果看起来像一个西红柿,”Janov解释到。然后,Javov增加了六条彩色的、水平色条,这样就完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彩色苹果徽标。
1998年,在新产品 iMac、G4 Cube上应用了全新的半透明塑胶质感的新标志,标志显得更为立体,时尚。这一次标志变化的原因是新产品都采用透明材质的外壳,为了配合新产品的质感而改变。黑色标志也几乎同时出现,大部份是出现在包装、商品或需要反白的对比色上,为了配合产品的宣传。至今苹果的单色标志仍然被使用着,也是最能体现Steve Jobs对苹果的品牌定位的标志。[21]
2001年,苹果标志变为透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首次被推出市场的Mac OS X系统而改变的。这次苹果的品牌核心价值从电脑转变为电脑系统,苹果标志也跟随了系统的界面风格变化,采用透明质感。
2007年再次变更为金属带有阴影的银灰色。苹果推出iPhone手机时,也正式地将公司名从苹果电脑公司改为苹果公司。苹果标志采用玻璃质感的标志,为了配合iPhone 创新地引入了Multi-touch触摸屏幕技术,带了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而设计的。
2013年变更为具有扁平化风格的无凹凸感纯黑色Logo,并沿用至今。
6.萍果公司的由来
1971年,16岁的史蒂夫·乔布斯和21岁的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两个斯蒂夫)经朋友介绍而结识。
1976年,乔布斯成功说服沃兹装配机器之余更拿去推销,他们另一位朋友,罗·韦恩(Ron Wayne)也加入,三人在1976年4月1日组成了苹果电脑公司。同年5月,乔布斯与一间本地电脑商店The Byte Shop洽商,负责人表示如果这部电脑完全装配好才会感兴趣。
店主保罗·泰瑞尔(Paul Terrell)考虑得更长远,他想订购50部,并在交货时支付每部500美元。取了这份订单后,为了筹备资金,出售自己各种值钱的东西筹款(像计算机和一台大众面包车)。
乔布斯到大型电子零件分销商Cramer Electronics订购零件,店铺的信用部经理问乔布斯如何结帐,他说:“我有一份Byte Shop向我订50部电脑的订单,付款条件是货到付款,如果你给我30天付款期,我可以在付款期限内把电脑装配好,送货给泰瑞尔后再付清帐款。”那名经理致电当时正在太平洋树林市出席IEEE电脑讨论会的泰瑞尔查询,惊讶于乔布斯的坚韧,泰瑞尔向经理确实订单说如果乔布斯送货给他的话,乔布斯肯定有足够的钱付款。
他们三人与两名朋友借用乔布斯家人的车房日夜不分地装配和进行马拉松式的测试,终于在期限前送货给泰瑞尔,泰瑞尔也如当初承诺付钱给乔布斯,使他付清零件的帐单,而且赚了一笔可观的羸利用来庆祝和留作本钱。 市值最高这部后来被命名为Apple I的电脑有几个显着的特点。
当时大多数的电脑没有显示器,Apple I却以电视作为显示器。对比起后来的显示器,Apple I的显示功能只能缓慢地每秒显示60字。
此外,主机的ROM包括了引导(Bootstrap) 代码,这使它更容易启动。最后,因为保罗·泰瑞尔的坚持下,沃兹也设计了一个用于装载和储存程序的卡式磁带介面,以1200位/秒的速度高速运行。
尽管Apple I的设计相当简单,但它仍然是一件杰作,而且比其他同级的主机需用的零件少,使沃兹赢得了设计大师的名誉。最终Apple I一共生产了200部。
此役后,沃兹已成功设计出比Apple I 更先进的Apple II。乔布斯想将公司扩充并向银行贷款,但韦恩因为四年前冒险投资失败导致的心理阴影而退出了。
当时的苹果电脑缺乏资金来源。乔布斯最后遇到麦克·马库拉("Mike" Markkula),麦克·马库拉注资9.2万美元并和乔布斯联合签署了25万美元的银行贷款,1977年1月,苹果电脑公司正式注册成为‘苹果电脑有限公司’。
拥有资金和新设计方案在手,同年4月,Apple II 在首届的西岸电脑展览会(West Coast Computer Fair)首次面世。 Apple II与Apple I最大分别包括重新设计的电视界面,把显示整合到记忆体中,这不止有助于显示简单的文字,还包括图像,甚至有彩色显示。
而且有一个改良的外壳和键盘。Apple II在电脑界被广泛誉为缔造家庭电脑市场的产品,到了1980年代已售出数以百万计部。
Apple II家族产生了大量不同的型号,包括Apple IIe和IIgs,这两款电脑直到1990年代末仍能在许多学校找到。 当苹果在1980年上市的时候,他们吸引的资金比1956年福特上市以后任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IPO)都要多,而且比任何历史上的公司创造了更多的百万富翁。
在五年之内该公司就进入了世界公司五百强,是当时的最快记录。 Apple III与Lisa 在80年代,苹果在个人电脑业务遇到新兴的竞争对手。
他们之中份量最重的是电脑业的“头号人物”——IBM。IBM的IBM-PC型电脑,装有Intel的新型处理器:Intel 8088,并且运行微软的操作系统MS-DOS(IBM方面的叫法是PC-DOS)。
该电脑一经问世即成为大热门商品(销售量:1981年2万5千台;1982年19万台;1983年70万台)。正当小型企业还在使用Apple II时,苹果感到它需要一个更新、更先进的型号以参与企业用电脑市场。
Apple III的设计师被迫遵循乔布斯的极高和有时不切实际的要求,据说乔布斯觉得散热扇“不雅致”因而被省略了,结果导致电脑容易过热,这迫使最早期的型号被回收。另外,Apple III售价高昂,虽然1983年推出了改善后的升级型,并随之进行了降价促销,但基本上仍是无法挽回Apple III在市场中的劣势,这主要是因为1981年IBM推出的IBM PC及其兼容机席卷了个人电脑市场。
Apple III总共只制造了90,000台。 与此同时,苹果内部的各工作组正在日以继夜地设计二款完全不同的新款个人电脑。
使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例如:图形用户界面、滑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网络功能。这些人,包括了杰夫·拉斯金和比尔·阿特金森,鼓动乔布斯把公司的焦点放在电脑功能上。
1979年12月他们带乔布斯前往Xerox的PARC研究所,在参观了他们的概念机Alto之后,乔布斯决定未来将在图形集中、图标友善的电脑上,将这种思想贯彻在苹果的两个下一代电脑项目:Lisa和Macintosh上。苹果以允许Xerox向自己投资作为条件(一百万美元的预售初次发行股票,约值18,000,000美元),换取苹果的工程师进入PARC研究所工作3天的权利。
而许多PARC的研究员如拉里·泰斯勒在同事们的反对声中加入苹果电脑工作。而杰夫·拉斯金则因与设计组意见不和而退出了苹果公司(拉斯金设想的Mac是横长型的机体,而且不带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ming5.com/gsqm/64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