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客不筛茶,不是好人家”,直到现在,我们还秉承着老祖先们以茶代礼的风俗。
明代朱权《茶谱》:童子焚香、备具、汲清泉、碾茶、烹茶、量客投茶、分茶、献茶、童子接瓯而退,其间主客礼陈再三”。
杯里乾坤大,茶中日月长。
百忙之中一壶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茶香飘逸,茶味沁人心脾。
心中的焦躁与不安瞬间淡去。
正如韦应物《喜园中茶生》诗云:“洁性不行污,为饮涤尘烦。”
在纷纷的人间中,能有这么恬静的一隅坐低品茶,净化心灵,是修身养性的好技巧。
今天我们分享十首关于茶的古诗词,让缕缕茶香,氤氲缥缈,沁入你的心灵,抚慰你一天的疲惫。
01
一七令·茶
元稹 〔唐代〕
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元稹爱茶。
他留下的这首宝塔诗,也是历来最为有名的咏茶诗。
陆羽写《茶经》,用了十个篇章,万余字。
而元稹,只用了55个字,便把茶的历史、源流、现状、功效、品茶技艺一揽打尽。
他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再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又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
何时最堪茶,当是月明晨起时。
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神仙般快乐的生活,仅仅只需要一杯茶而已。
“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当你忧倦之时,何不品一盏清茶,任甘洌的茶水让心灵得到片刻的放松呢。
02
山泉煎茶有怀
白居易 〔唐代〕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白居易和元稹,绝对算是唐朝诗人中的一对好“基友”。
白居易痴长元稹几岁,二人同年考取功名。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他们同僚为官,惺惺相惜,诗酒唱和,形影不离。
他们的命运也是休戚相关。
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过了一段很清苦的生活,没有什么知己。
他想到临别之时,好伙伴元稹送给他的一包清茶,透开一泡,清新扑鼻,瞬间抚平了他心中的苦闷。
香炉峰下,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又有云水泉石,正是种茶的好地方。
于是他在这里开辟了一小块茶园,闲来种茶、煮茶、饮茶,俨然成为他的一大乐趣。
小小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改变了这位天涯沦落的江州司马的命运。
他把茶当做了他的知己,以厚礼待之。
他煮茶用的是山泉水,泉水凉爽,清甜可口,非一般的井水可比。
煮茶的过程也不是漫长难熬的,而是一个非常享受的过程。
炉旁那么一坐,堪碧绿的茶粉在泉水中翻滚来回,又能嗅一股到淡淡的茶香,这是何等的逍遥!
“无由持一碗,寄于爱茶人。”有了好水好茶,还需要什么理由吗?不需要了,就这样端着一碗茶水吧,把煎茶煮茶的情趣,把茶水甘醇的滋味,寄给和我一样爱茶的人吧。
03
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元代〕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折一身瘦骨,踩雨后的虹桥,进山。
元代的张可久,向来是潇洒随风。
他仕途失意,一生中也仅仅是做个几个路吏通判这样的小官。
既然升不上去,倒不如索性归隐山林,诗酒趁年华。
在山山与树树的夹缝间,辟半亩薄地,起一间柴屋,和松柏为友,与茶酒为伴。
老松可对奕,小松可共舞。
山中何事?
闲闲地餐风饮露,忙忙地耕云种月。
写几行骈文骊句,用松针钉在篱笆上,花朵来读有花香,蝴蝶来读有蝶味,萤火虫来读有萤光,山鬼来读有鬼意,仙人来读有仙气……诗越读越厚,日子越读越薄,生命越读越轻。
今日茶酒今日饮,明日飞花明日赏。
每天都有不一样的好心情,岂不比在那个官场受人呼来唤去的自由的多。
日下新垒红泥小炉。一盏香茗、一柱檀香,一人独对一山,一心静面一世。
往日的尘缘无需记起,眼前茶里有乾坤。
一盏淡茶,一壶薄酒。且听风吟观雨落,云舒云展任我心。
04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宋代〕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超然台”,这真是一个诗意盎然的好地方。
人生,就是需要一份心境的超凡脱俗,高超出众,豁达爽朗。
这种感悟,一生坎坷仕途,历经宦海沉浮的苏轼是深有体会。
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1076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远眺。和风习习,吹起柳丝千条细。
春意虽暮,却未老。
最是伤春帘外雨,故国山川皆梦寐。
他看着春天里美丽的花儿,赏心悦目之际忽然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家乡。
独在天涯,心里顿时泛起愁恨。
超然台上不超然,只因心有羁绊。
如何消除这一缕羁绊?燃一堆新火,试一盏新茶,在浓浓茶味里蒸腾起袅袅乡烟。
茶中不计岁月长,莫问红尘与过往。
05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性德 〔清代〕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对纳兰而言,喝茶,喝的是一份老旧回忆里的那份记忆的温度,喝的是一杯自己亲手酿制的生活,喝的是自己人生的酸甜苦辣。
三段恋情三场伤,没有一个人能陪他终老。
所以,对他来说,与其期盼着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倒不如“若只如初见”。
毕竟呀,初见的美丽是会永远定格在回忆中的,那是在心底永驻的、难以忘怀的美好。
人来人往,若遇见的不是生命里注定的唯一,便只能沦为回忆里的几点唏嘘。
07
寒夜
杜耒 〔宋代〕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如何把冬天过的诗意?来上一壶茶吧。
天寒地冻,窗外是寒意泠泠,窗内是炉火正旺,暖意融融。
两个老朋友围炉而坐,茶壶里的水也已经烧沸了,正好沏上一壶酽酽的热茶,给老友暖暖身子。
月色溶溶,和平常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梅花初绽,清香幽远,就显得这个月夜分外地与众不同了。
寒夜煮茗,这个夜晚注定不同寻常,不仅仅是因为窗外梅花吐蕊,更因为有挚交好友深夜来访。
08
品令·茶词
黄庭坚 〔宋代〕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黄庭坚的老家,盛产茶叶。
于是,不管他一生辗转沉浮,流浪多地,无论在哪里,他心中都有一片故园,散发着故土的芬芳,沁透异乡的月色。
故园里种满茶叶,在阳光下泛卷着他年少的微黄,温暖着他寂寞的旅途。
乡音,乡恋和乡情,飘逸在岁月的酸甜苦辣之中,凝结在桌上一盏新茶之中。
哪怕家在千里外,也却也在眼前的杯盏中。
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
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
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09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李清照 〔宋代〕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晚年的李清照,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国破、夫亡、人流离,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什么都失去了,什么也寻不到了。一场风雨,几只大雁,一些落花,似乎什么都叫她伤心。当全部黑暗袭来,诗酒也不足抵挡,她便像一株小草只能任其碾压。
当年那个“买得一枝春欲放”的俏皮少女,如今已是两鬓稀疏、白发苍苍。
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也没有精神去分茶而食了。
人生无定,何必再去管它,有这个时间,倒不如靠在枕上读读书,看看门前的雨景。
10
幽居初夏
陆游 〔宋代〕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陆游是爱茶之人,他生于茶乡,当过茶官,晚年隐于茶乡,知茶之深。
他自诩为茶圣陆羽后人,一生以茶入诗近三百首。
“数声茶饭斋初散,一片溪云雨欲来。”“玉川七碗何须尔,铜碾声中睡已无。”“清泉浴罢西窗静,更觉茶瓯气味长。”“昼眠初起报茶熟,宿酒半醒闻雨来。”
他的茶诗,自然成了茶史,更有人把他的茶诗作为《茶经》的“续篇”。
这首诗也是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
初夏的乡间小路两旁,是绿荫环绕,环境清幽。
景之清幽,物之安详,人之闲适,三者交融,意境恬静深远。
可别以为这这样就能寄情物外,安于终老是乡怡然得乐了。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陡然一转,长叹声中,大书一个“老”字,顿兴“万物得时,吾生行休”之叹,古井中漾起微澜,结出诗情荡漾。
原来,尽管万物欣然,他却心情衰减,老而易倦,倦而欲睡,睡醒则思茶。
一杯茶在手,忽然想到晚日旧交竟零落殆尽,无人共品茗谈心,享湖山之乐,于是,一种寂寞之感,袭上心头。
四顾惘然,无人可诉说。
志士空老,报国无成,言念至此,只能怅怅。
《茶经》经典名句,赞美茶叶经典句子
很多朋友对提到什么好的品牌名称感兴趣,但是很多人会问好的品牌名称。想必,你一定想知道你是否能帮助命名一个品牌名称,这是珠宝,在英语中,或今天,边肖将为您分析并请您帮助命名一个品牌名称,这是珠宝,在英语中,或希望能解决你内心的疑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简单又好听的品牌名称。
有什么好听的品牌名
简单好听的品牌名字
秋水伊人
要看是什么产品。
如何给自己的商标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可以用有特殊含义的词,比如企业名称,或者你所在城市的独特风景。
1就拿字号或者缩写来说:字号就是企业名称中的商号。字号和商标的统一可以加强受众对品牌和企业的共同记忆。名称缩写是企业名称中代表关键词的商标,能有效增加公众对企业性质和产品的深度了解。比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可以缩写为“中石化”。
2动植物名称的选择:动植物名称应与所用商品的特性密切相关。如果把“河豚”作为药品商标给人使用,会让人怀疑其药品的安全性,而用“宋庆”则容易让人接受。
3取具体词汇:可以取具体物品名称或现代词汇,也可以取发明词汇。如果走前者,就要选择有特殊含义的词。如果把“盾”作为水泥商标的坚定含义,是可以被建筑商记住的。如果你使用新造的词,你必须大声流利地称呼他们,如斯塔尔、邦奇和埃斯特尔。
4选择景点、古迹名称:选择知名度高、适用性强的景点名称作为商标,对区域名优特产的销售非常有利。比如“城隍庙”是茴香豆的品牌,“洞庭山”是茶叶的品牌。说出品牌。
商标命名原则
商标的选择不得违反禁止使用和注册的法律,也不得侵犯他人的在先权利,这是商标注册最基本的要求。此外,商标命名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完整的品牌名称集合。
1健康内容:内容不健康的商标不仅不能注册,而且很难被市场接受。创意英文品牌名称。
2显著性强:显著性强的商标是商标注册人创造的显著标志,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标记商标更能吸引消费者,更容易被市场接受,比如飘柔、青春宝等。
3寓意深刻:商标中隐含的特殊含义,可以增强受众对商标的强烈印象,增强对企业或产品的深刻理解和记忆。好听的产品名称全集。
4、朗朗上口:朗朗上口不能别扭,而应使商标的文字听起来流畅、响亮、自由。这就要求用词要张口、水平、和谐,读起来要抑扬顿挫、自然,比如娃哈哈、阿里斯顿、米邦威。
简单好听的品牌名字:好听的商标名
什么样的鞋?各种鞋子的名字有不同的含义
哪些名字是好的品牌名?
01沈心、雅艺、娟莲、赵蓉、李亮、智爽和艺声。
02前云、尤金、新建、宗彝、泽思、卡沙和玄月。
03雍卓、龙若、昝璐、夏夜、于、崇祖、智姬。
04品牌名称、西烟、丽亭、悦、赖炯、西之。
05益达、瑞联、夏姬、那月、振阳、忍史和易立。
06焦翔、郎毅、南羽、邢进、荀修、水友、乃生。
07宏远、倪楠、冉静、邵建、靳诺、鲁菊和伊美。
08睢山,瑞思,军波,项杰,千手,滦县,左毅。
09遂宁、一级、十味、耐印、景俊、石井、蜀郡等品牌名称全集。
10赖、凌久、元欣、瑞贝卡商标命名为大全。
11智英、吕奇、赵毅、玉乃、伊人、景荣和江姬。
12笑龙,动第一次手术,运帅,造盛大,获鲁奖,鲸甲,并释放美丽。
13冼系、舒妮、罗实、严阵、李源、邢娟、倪牛。
14索朗、金金、玄英、元吉、向勇、舒洁和小闲。
15真真,朱令,女军,连舟,印石,智勋,雪莲。
16周元、星宇、守时、任静、京娜、十字、玄赛。
17庄玲,粟实,鞠婧_,俊荣,罗毅,隋舍和奇诺。
18优博、希哲、陆毅、正劳、宇翔、农俊、刘玲等日本品牌名称大全。
19志达、山雨、接君、松居、尚润、柔南、香穗听着意味深长的品牌名称。
20熊璐、深圳、吉生、久宁、倪三、肖佳、欧瑞男孩名字大全。
21夏阳、沈超、李佳、蓝耐、伊势、新街、金羊旗等品牌。
22索靖、燎色、迅和、坚瑞、凌影、梁静、杰纳等创意品牌全集。
23李岚、林、季祖。
24奴隶朋友,戴明,钟书,李真,金悦,松井和子寅。
25、钻、享、一脑、李森、性别歧视、庐阳、倪龙
26、江姬、斋藤优子、那树、鞠婧、浙中、纪弦和旭泽等名牌大全。
27、莹如、新朗、旮旯、长信、逸景、翼箭、亮粮霸气名牌大全2017。
28、闰弦、卧坚、天明、竟醉、袁志、袁剑、叽叽。
以上漂亮的品牌名称相关的内容都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请帮助我们创建一个品牌名称,制作饰品,并用英语分享。希望看到什么是好的品牌名称后对大家有帮助。
十大名茶|庐山云雾茶
助读资料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它是中国古代专门论述茶叶的一类重要著作,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方面的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启了中国茶道的先河。且《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以后茶书皆本于此。
《茶经》全书共7 000多字,其篇幅并不大,共分3卷10节。
一之源,论述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介绍茶树的形态特征、茶叶品质与土壤的关系;
二之具,谈有关采制茶叶的用具;
三之造,讲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
四之器,写煮茶饮茶之器皿;
五之煮,写煮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优劣,叙述饼茶茶汤的调制;
六之饮,讲饮茶风俗,叙述饮茶风尚的起源、传播和饮茶习俗,提出饮茶的方式方法;
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
八之出,评各地所产茶之优劣;
九之略,谈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省略哪些制茶过程、工具或煮茶、饮茶的器皿;
十之图,提出把《茶经》所述内容绘在素绢上挂在座旁,《茶经》内容就可一目了然。
《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的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的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启了中国茶道的先河。且《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几乎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
名句赏析
茶之源
1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duō) 之。
译文:茶,是我国南方的优良树木。它高一尺、二尺。有的甚至高达几十尺。在巴山、峡川一带。有树杆粗到两人合抱的。要将树枝砍下来,才能采摘到芽叶。
这一句说明了茶是起源于四川一带,有的是矮小的灌木类,也有高大的乔木类。
2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
译文:它被称作茶,又被称作槚(本为楸木),又叫蔎(香草),又叫 茗(茶树的嫩芽),又名荈(茶的老叶 )。
这句里说了几个平时用来代以指茶的字,这个很有用啊。
3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
译文:种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风化的土壤为最好,今有碎石子的砾壤次之,**粘土最差。
这句就充分说明了为了武夷岩茶为什么那么好。
4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译文: 茶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好,在园圃栽种的较次。在向阳山坡,林荫覆盖下生长的茶树,芽叶呈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差些;芽叶以节间长,外形细长如笋的为好,芽叶细弱的较次。叶绿反卷的为好,叶面平展的次之。生长在背阴的山坡或山谷的品质不好,不值得采摘。因为它的性质凝滞,喝了会使人腹胀。
茶叶要在向阳的地方生长的才好,要紫色如笋般的嫩芽以前我喝过一些茶总感喝完之后肚子涨涨的,看来是背阴的地方生长的了。
5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
译文:茶和人参一样,产地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甚至会带来不利影响。上等的人参出产在上党,中等的出产在百济、新罗,下等的出产在高丽。出产在泽州、易州、幽州、檀州的(品质最差),作药用,没有疗效,更何况比它们还不如的呢!
这句说的是人参,人参的效用与产地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别迷恋市面上的人参,特别是人工种植的 其实茶也一样,不同产地就算茶树一样,出来的茶叶也不同,所以龙井一定要杭州的,毛峰一定要黄山区域的。
茶之造
6 茶之笋者,竽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译文:肥壮如笋的芽叶,生长在有风化石碎块的土壤上,长达四至五寸,好像刚刚破土而出的薇、蕨嫩茎,清晨带着露水采摘它。
7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译文:当天有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晴天才能采,采摘的芽叶,把它们上甑蒸熟,用忤臼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接着焙干,最后穿成串,包装好,茶就可以保持干燥了。这句还把制造唐朝时茶饼方面也大致说了。
茶之煮
8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水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
译文:山水,最好选取乳泉、石池漫流的水(这种水流动不急),奔涌湍急的水不要饮用,长喝这种水会使人颈部生病。几处溪流汇合,停蓄于山谷的水,水虽澄清,但不流动。从热天到霜降前,也许有龙潜伏其中,水质污染有毒,要喝时应先挖开缺口,把污秽有毒的水放走,使新的泉水涓涓流来,然后饮用。江河的水,到离人远的地方去取,井水要从有很多人汲水的井中汲取。
这里很详细的说明了水的选取,所谓水为茶母,水的重要不言而喻并不是泉水就是好水,还要有所选取哦。
9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 ;已上 ,水老,不可食也。
译文: 水煮沸了,有像鱼目的小泡,有轻微的响声,称作'一沸'。锅的边缘有泡连珠般的往上冒,称作'二沸'。水波翻腾,称作'三沸'。再继续煮,水老了,味不好,就不宜饮用了。
这就是著名的三沸了,一沸如鱼目,二沸如连珠,三沸如鼓浪。
10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轻细者曰花。
译文:'沫饽'就是茶汤的'华'。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细轻的叫'花'
这句里解释了沫和饽的区别。
11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
译文:茶的性质'俭',水不宜多放,多了,它的味道就淡薄。就像一满碗茶,喝了一半,味道就觉得差些了,何况水加多了呢!
12其色缃也,其馨也其味甘,槚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
译文:茶汤的颜色浅黄,香气四溢。味道甜的是'荈',不甜的而苦的是'槚';入口时有苦味,咽下去又有馀甘的是'茶'。
茶之饮
13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juān)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译文:为了解渴,则要喝水;为了兴奋而消愁解闷,则要喝酒;为了提神而解除瞌睡,则要喝茶。
14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 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译文:作为饮料,开始于神农氏,由周公旦作了文字记载而为大家所知道。春秋时齐国的晏婴,汉代的扬雄、司马相如,三国时吴国的韦曜,晋代的刘琨、张载、陆纳、谢安、左思等人都爱喝茶。 这一句历数了各代的爱茶人士,当然是唐以前的。
15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译文: 茶有九难:一是制造,二是识别,三是器具,四是火力,五是水质,六是炙烤,七是捣碎,八是烤煮,九是品饮。
一、茶为累也,亦犹人参。
出自《茶经·一之源》。茶的质量是有差别的,甚至可能带来不利影响,这和人参的情况相似。
二、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
出自《茶经·六之饮》。称得上是珍美馨香的茶,最好的是一炉只出三碗,其次是五碗。
三、茶之为用,性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出自《茶经·一之源》。茶能饮用,因为它属寒性物质,饮茶,对品行端正、节俭有德的最合适。
四、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出自《茶经·一之源》。种茶的土壤,上等的茶树长在风化石碎烂的土壤上,中等的茶树长在砾壤土上,下等的茶树长在黄泥土上。
五、茶之笋者竽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
出自《茶经·三之造》。壮硕如同竹笋一样的茶叶,生长在碎烂的土壤中,当长到四五寸的时候,就像那刚刚长出嫩芽的薇、蕨,在凌晨的时候,便可以去采摘它。
六、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出自《茶经·一之源》。所谓的茶,是南方的一种优良的草木职务。有的茶树有一尺、两次,甚至几十尺之高。
七、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出自《茶经·一之源》。茶树就如同皋芦一样,茶叶就如同栀子一样,茶花就如同蔷薇一样,茶树的种子就如同棕榈子一样,茶的蒂就如同丁香的蒂一样,茶树的根就像胡桃树的根一样。
八、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出自《茶经·一之源》。如果在生病头脑发热、胸闷口渴,头痛,眼涩,四肢无力,关节疼痛,这时候喝上四五口茶水,就如同喝上进了醍醐、甘露一样。
九、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出自《茶经·六之饮》。制作茶有九种难处分别是:制作,辨别,器物,火力,水质,烘烤过程,加工捣碎,蒸煮和饮品。
十、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出自《茶经·六之饮》。有的人在茶中加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物,煮的时间长了,将茶水扬起起来变清,或者有的人将煮好后的茶水去掉上面的一层沫,这样留下的茶水,就相当于水沟中的沸水一样,可是人们却往往这样去做。
现代名人论茶
每一片茶叶的浮沉,都是一种缘定,不空不昧。
一个人在这种神清气爽,心气平静,知己满前的境地中,方真能领略到茶的滋味。因为茶须静品,而酒则须热闹。茶之为物,性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人生的世界。----林语堂
一个人平日里散淡恬静,与世无争,轻声细语,拈花微笑,就可以说是有“吃茶的心境”了。在冬天,在雪朝,风风雨雨,能吃上一杯红茶,我想,是有福的。红茶之色,如丹枫趵梦痕。红茶的味道,对我而言,像是往事的味道。----车前子
记不起哪一位英国作家说过,“文艺女神带着酒味”,“茶只能产生散文”。而咱们中国诗,酒味茶香,兼而有之,“诗清只为饮茶多”。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杨绛
夕阳西下,晚风徐来,捧着手中的茶,茶虽粗,却有野香,水不佳,但系山泉。顿时间,我也把眼前的纷扰、混乱、喧嚣、嘈杂的一切,置之脑后,在归林的鸦噪声中,竟生出“天凉好个秋”的快感。茶这个东西,使人清心、沉静、安详、通悟。----李国文
对于耽饮者,品茶,有助于缅念过去遥瞻未来,有助于独自浸溺于创造构思中,也有助于萌发友朋间隽言妙语之谈兴。----艾煊
爱茶的理由,是和“爱佳人”一样。享乐自己,也装点自己。----阿英
如果身无事牵,邀之一二知友,在茶馆里泡了一壶清茶,安闲地坐他几个钟头,随意啜茗谈天,也是悠然尘外的一种行乐法子。----吴秋山
人无贵贱,谁都有分,上焉者细啜名种,下焉者牛饮茶汤,甚至路喧埂畔还有人奉茶。----梁实秋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断不可少。----周作人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鲁迅
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烟酒虽然也是我的好友,但它们都是男性的----粗莽、热烈、有思想,可也有火气。未若茶之温柔,雅洁,轻轻的刺激,淡淡的相依,是女性的。----老舍
古人写茶名句
1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
2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煜若春敷。
——杜育《荈赋》
3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4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
——颜真卿《月夜啜茶联句》
5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钱起《与赵莒茶宴》
6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皎然《九日与陆处士饮茶》
7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
——皎然《饮茶歌送郑容》
8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9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凡尘。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韦应物《喜园中茶生》
10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陆羽《歌》
11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白居易《琴茶》
12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 举头望日影,已复西南斜。
——白居易《食后》
13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14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白居易《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15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16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元稹《茶》
17泉甘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佳。
——欧阳修《尝新茶呈圣俞》
18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曾巩《尝新茶》
19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20活水还需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苏轼《汲江煎茶》
21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苏轼《试院煎茶》
2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
23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杜牧《题禅院》
24朱唇啜破绿云时,咽入香喉爽红玉。
——崔珏《美人尝茶行》
25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
——崔道融《谢朱常侍寄贶蜀茶剡纸》
26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郑遨《茶诗》
27香于九畹芳兰气,圆似三秋皓月轮。
——王禹偁《龙凤茶》
28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林逋《烹北苑茶有怀》
29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
——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30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黄庭坚《品令咏茶》
31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杜耒(lěi)《寒夜》
32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3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朱熹《茶灶》
34一枪茶,一旗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为作差。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
——马钰《长思仙茶》
35临风一啜心自省,此意莫与他人传。
——洪希文《煮土茶歌》
36雨前虽好但嫌新, 火气难除莫近唇。 藏得深红三倍价, 家家卖弄隔年陈。
——周亮工《闽茶曲十首》
37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
38寒窗里,烹茶扫雪,一碗读书灯。
——郑燮《满庭芳赠郭方仪》
39无事偶来成独坐,落花风度煮茶声。
——戴永植《德未暮斋即景》
40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曹雪芹《秋夜即事》
41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曹雪芹《冬夜即事》
42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曹雪芹
43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自香我何须花。
——醉月山人
44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
——魏时敏
45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郑板桥《七言诗》
知识拓展
有关茶叶的小知识
1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为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主要有三条线路:即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在这三条茶马古道中,青藏线兴起于唐朝时期,发展较早;而川藏线在后来的影响最大,最为知名。这三条道路都与昌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滇藏线和川藏线必须经过昌都,它们的发展是与茶马贸易密切相关的。
2 茶马互市
据考察历史,“茶”字最早出现在《百声大师碑》和《怀晖碑》中,时间大约在唐朝中期。806—820年,在此之前,“茶”是用多义字“荼”表示的。
“茶”字的基本意义是“苦菜”,上古时期人们对茶还缺乏认识,仅仅根据它的味道,把它归于苦菜一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人们认识到它与一般苦菜的区别及其特殊功能时,单独用于表示它的新字也就产生了。
茶与粮食,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可是,由于气候等原因,当地并不产茶,官府为了增强控制少数民族的力量,对茶叶的供给采取限量,直接分配的办法,以求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与此同时,官府不仅控制茶叶的供应,而且还以少量的茶去交换多数的战马,这给兄弟民族带来沉重的负担,这就是历史上的“茶马互市”。
请问岕茶的产地是哪里?为什么叫岕茶,有什么历史,最好提供相关的资料
山石奇、温度低、日照短,出好茶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庐山的云雾茶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云雾茶,顾名思义产于庐山。属于绿茶的一种,其色泽翠绿,香如幽兰,味浓醇鲜爽,芽叶肥嫩显白亮。
由于受庐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叶厚,毫多,醇甘耐泡。通常用六绝来形容庐山云雾茶: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
1造就云雾茶的外部条件
庐山峰峦叠嶂,溪水纵横,森林茂密,覆盖度大,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足,土壤深厚肥沃,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条件。
地理位置
庐山云雾茶的主要茶区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含鄱口、五老峰、汉阳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地,这里由于江湖水汽蒸腾而形成云雾,常见云海茫茫,一年中有雾的日子可达195天之多。由于这里升温比较迟缓,因此茶树萌发多在谷雨后,即4月下旬至5月初,又由于萌芽期正值雾日最多之时,因此造就了云雾茶的独特品质。
气候条件
庐山雨量充沛,降水蒸发也形成了大量的水蒸气,因此庐山的水蒸气特别充足,尤其是在春季。四季温度变化小,昼夜温差大,早晚凉,中午热,白天温度较高,能制造较多的有机物,夜晚温度较低,呼吸作用减弱,降低了有机物质的消耗,糖类的缩合困难,纤维素不易形成,这就有利于茶叶中有机物的积累,提高氨基酸、咖啡碱、芳香油等有效成份的含量,因而茶叶嫩度高、品质好。
2云雾茶的制作工艺
采摘
每年的四月五日清明节左右采摘。
以一芽一叶初展为标准,长度为3厘米,严格做到三不采,紫芽不采,病虫叶不采,雨水叶不采。因采摘时间不同,茶叶分为明前茶、清明茶、谷雨茶、夏茶和秋茶。
杀青
鲜叶置阴凉通风处薄摊4~5小时,含水量降至70%左右开始炒制。
每锅投叶量350~400克,锅温150~160℃。主要手法是双手抛炒,先抖后闷,抖闷结合,每锅叶量较少,锅温不高,炒至青气散发,茶香透露,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即为适度。时间约6~7分钟。
抖散、揉捻
抖散可以使香味鲜爽、叶色翠绿、净度提高。
为及时散发水分、降低叶温、防止叶色黄变,将刚起锅杀青叶置于簸盘内,双手迅速抖散或簸扬10余次。
在圆簸箕内用双手回转滚揉,成条后,再行抖散。一般用双手回转滚揉或推拉滚揉,但用力不能过重,以保毫保尖,80%成条即为适度。
初干、搓条
将揉捻叶放在锅中经过初炒,使含水量降至30~35%为初干。
初干叶置于手中,双手掌心相对,四指微曲,上下理条,用力适当,反复搓条,直到条索初步紧结、白毫略为显露、含水量减少到20%左右时即可。搓条温度应控制在60℃左右,时间10~15分钟。
做毫、再干
通过做毫使茶条进一步紧结,白毫显露。
茶叶握在手中,两手压茶并搓茶团,利用掌力使茶索断碎。温度控制在40℃左右,时间约10分钟。锅温上升到75~80℃,茶叶在锅中不断收堆,不断翻散,至含水量减少到5~6%,用手捻茶可成粉时即行起锅。再干手势要轻,尽量减少碎断。干茶起锅后经适当摊放,经过筛分割末即可。
3趣味品鉴与储存方法
品鉴
冲泡时采用上投法较佳
先将85度开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如果用的是玻璃杯,将会看到:有的茶叶直线下沉,有的茶叶徘徊缓下,有的茶叶上下沉浮,舒展游动。这种过程,人们称之为茶舞。不久,干茶吸足水分,逐渐展开叶片,现出一芽一叶,而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这时趁热嗅闻茶汤香气,必将心旷神怡。
储存
适当的储存能持久保持茶叶的香气
首先在包装上要用铝箔袋包装,其次,在温度上要控制在10度以下,另外,不能和其他任何物品混放。
我们应该还要注意一点,从冷库里拿出的茶叶不能立即打开,应在室内放置一下,使袋内的茶叶温度和外面温度一致再开,如袋内温度和袋外温度不一致那会加速茶叶变质。
大红袍茶叶名字的由来?
中国第一历史名茶
岕茶
岕茶之源
“岕”通“嶰”地名,意为介于两山峰之间的空旷地。普通话芥读“jie”“介”音。宜兴、长兴比邻皖南都有带“岕”地名,当地人有二种发音,一念“岕”为“ka”“卡”音,另是“ko” “跨”。
江南之茶,首称阳羡。为什么呢?就要从岕茶的生长环境来说了。二山之间,中间有条大涧溪,清澈的山泉水在流淌,滋润着山涧二边的茶树,洗漱着茶根。山土特别的肥沃,到了晚上,明亮的月光洒满了峡谷,生长在涧溪边的茶树,吸纳了天地间的精华,长在这里的茶,就被称为岕茶。
宜兴的茶呢,主要生长在宜兴南部山区,处处是修林茂竹,处处有名泉。岕茶就生长在山泉流水之间,有太湖水的滋润,金沙泉的浸润,再加上极佳的土壤条件,可谓是钟灵毓秀的“尤物”。
岕茶之史
芥茶是明清时的贡茶。宜兴产的茶在唐宋称之为阳羡茶,到了明清称之芥茶。
阳羡茶和岕茶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呢?
宋,赵明诚《金石录》中记载:“宜兴的贡茶不是现在才有的。唐朝御史大夫李栖筠在典藉中有明确记载的。当时有个和尚把茶叶进献给了在常州做刺史的李栖筠,就在会客的时候让大家品尝,陆羽品了后认为芳香甘鲜,冠于他境,认为此茶可以向皇帝推荐。李栖筠听从了后,才开始作为贡茶每年进献万两。”
唐•阳羡茶成就皇帝宫廷第一贡茶地位。中国到处有贡茶,而真正是皇室贡茶的,阳羡茶是公认的第一贡。
那么当时由陆羽推荐成为第一贡茶的阳羡茶就是后来同被列为贡茶的岕茶呢?
在据宜兴县志载:章山有茗岭,以产茗得名。岕片之美,陆鸿渐(羽)所称圈岭茶是也。茗岭,于宜兴西南七十里。
明末四公子之陈贞慧在《秋园杂佩》里也谈到岕茶:“阳羡茶数种,岕茶为最,岕数种,庙后为最。”
所以,阳羡茶到明清时已是称为“奇珍异草”的岕茶了。
那么,岕茶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名茶”呢?
中国自汉代到清末,论述茶叶的茶书典藉只有四十多部,而其中论述岕茶的书就有6部。最早的距今四百多年了,中国十大名茶,除了龙井在清末有一部专著外,其余还都没有。
明清著述岕茶的就有:
明:许次纡《茶疏 岕中制法》 1597年
熊明遇《罗岕茶疏(论)》 1608年
周高起《洞山岕茶系》 1644年
冯可宾《岕茶笺》 1642年
周庆叔《岕茶别论》 失传
清:冒辟疆《岕茶汇钞》 1683年
中国历代名茶,唯有岕茶是有人专门为其作传的。作为明清时的茶中极品,岕茶才有
中国第一历史名茶的尊崇地位!
岕茶之本
芥茶有什么主要特点呢?我们就从色,香,味,形上来看,都有与我们现在看到的绿茶是不尽相同的。
色白 茶色贵白。古人在评定好茶的第一标准就是白,只有是精晶者,也就精品的茶,不仅外观是白的,而且在冲泡了后,投叶放的多,放少,放长,汤色都要是白的。这样的茶,不仅香气好,味道也足。
古人评判色白的标准说明了什么,那就是色白了,说明茶质鲜嫩,焙制茶的火候恰到好处。只有这样的茶,滋味才味觉甘鲜,香气扑鼻。
据《洞山岕茶系》岕茶描述,一品岕茶为叶脉淡白而厚,汤色柔白如玉露,二品岕茶为“香幽色白味冷隽。”
乳香:据《岕茶汇钞》中对香气描述“作婴儿肉香,芝芬浮荡。”
岕茶不仅有花香,更有奇妙的婴儿体香。
而且这样的香气,不会随着时间放久了之后而消失,而是越来越烈。尤其是过了霉雨到了秋天,它的香气更是如刚刚焙出来的新茶一样。
金石性:就是说岕茶的味了,岕茶产于山间,浑是冈露清虚之气,非草非木,稍具金石气,这就是说,岕茶不仅有其它茶的好滋味,更带有一种灵气,品尝岕茶的灵气,是需要人心清的时候品饮才可体会到的,因为这种灵气,又若又无,化而载之,所以说,能不能品出灵气,存乎其人,就在于品尝的人了。
品饮岕茶,不仅能益生气,育和气、增活气,也能清洗世人的“土胃热肠”,于养生也不无脾益。
鲜活:岕茶在形上的主要体现就是鲜活。据《岕茶汇钞》中对鲜活描述:贮壶良久,其色如玉,犹嫩绿。
冲泡的岕茶,不仅叶底鲜活,久不变色,栩栩如生,更保持了茶汤的原汁原味与新鲜。
一杯鲜活,生机盎然的岕茶,展现在眼前时,那生机勃勃的景象,能够让眼睛特别舒服,让心灵为之舒展。拥有鲜活,就是得到健康,看到鲜活,就是看到希望。
岕茶可以在常温下保鲜了,无需再到冰箱冷藏都可以做到不再变色。
岕茶之制
岕茶盛行于明万历年间,失传于清雍正年间。
如此的奇茶为什么会失传了呢?主要就是因为岕茶的工艺过于复杂了。岕茶最主要的制作工序就是焙茶,做时极为讲究工与时。
好茶是焙出来的。
我们现在的制茶,从杀青到干燥,前后二小时就可以做出成品,焙茶也就一二十分钟。而岕茶的制作前后要历时近三十个小时。那么岕茶是怎么焙的呢?
清冒辟疆《岕茶汇钞》中有详细的岕茶制作工艺。
“焙数则首面干而香减,失焙则杂色剥而味散”就是说焙茶不能干,干了香气就减了,更不能断火,失焙了茶叶的味道就不纯正了,不光焙好就完工,而是焙好之后,要复焙,复焙要明火,而且是通宵进行,前后要近三十多个小时。
正因为这样,一是焙茶的人工成本高,二是技术含量高。特别是第二点,焙茶是制好芥茶的关键,火候,温度,程度,时机这些过程纯人力,由制茶人的经验来操作,所以最后也就失传了。
岕茶,先为“吴中所贵”,成为明清二朝时贡茶,被誉为茶中极品。
这旷世仙品有着怎样的风神仙骨,作为生于茗岭山下的赵永灵,一直对美誉灿若繁星的岕茶充满期冀,偶得古籍:清 冒襄的《岕茶汇钞》,以尊重历史,按古籍的记载,从采摘、制作到蒸作,不断摸索、实践,参阅大量古典茶学文献,前后历时三年试制,于08年秋制出了明《洞山岕茶系》所描述的第一品、第二品及贡品岕茶。在遵循古法的同时,加以现代工艺,做到了岕茶与众不同的鲜活嫩白,让清新活力的生机之感在手中展现,那美妙的鲜活意境,使人看着清爽,喝着舒服。
岕茶之能
“饮岕茶益智长寿。”摘农业考古2007第5期 楼明初著。
岕茶制作奇巧,因茶特别鲜活、翠绿,最多的保留茶叶中的叶绿素、茶多酚、蛋白质、氨基酸等,通过对茶树体内PPU、POD、CAT和SOD等氧化酶的活性测定,在抗逆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医学研究发现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抗肿瘤、抗辐射,防治心血管疾病,抑菌及抗病毒作用。而作为绿色植物中一种独特而主要的营养物质的叶绿素,除了抗辐射,强健肌肉外,还有造血作用,提供维生素,消炎解毒之功效。
现代科学测定指标如下:
水浸生物含量——(425+17)%
蛋白质含量——(151+21)%
水溶性糖含量——(82+02)%
多酚含量——(166+13)%
氨基酸含量——(107+04)%
酚氨比—— (18+01)%
岕茶之赞
“茶之为类不一,岕茶为最。”摘 清•冒辟疆《岕茶汇钞》首语。
“闽之清源,武夷,吴郡之天池虎丘,武林之龙井,新安之松萝,匡庐之云雾,其名虽大噪,不能与岕茶相较也。”摘 明•沈周题岕茶《岕茶别论》
明代唐伯虎,在阳羡品岕茶,兴之所致,作《咏阳羡岕茶》,诗云:“千金良夜万金花,占尽东风有几家。门里主人能好事,手中杯酒不须赊。碧纱笼罩层层翠,紫竹支持叠叠霞。新乐调成蝴蝶曲,低檐将散蜜蜂衙。清明争插西河柳,谷雨初来罗岕茶。二美四难俱备足,晨鸡欢笑到昏鸦。” 明代祝枝山,品岕茶,忆唐代卢仝在罗岕洞山课童艺茶的典故,作《和竹茶炉诗》四首。《中国茶诗》载第二首云:“尝遍江南七品泉,浙游复汲玉河煎。潇洒夜雨来窗外,岕谷秋云起座前。翰苑曾消司马渴,书斋每消老韶眠。卢仝素识茶中趣,此趣多应识未全。”明代文征明,曾和诗唐代皮日休、陆龟蒙在顾渚的《茶事十吟》。在一次友人聚会中,以惠山泉烹白岘茶,作诗《邵二泉司徒以惠山泉饷白岘茶,适吴宗伯宁庵寄阳羡茶亦至白岘,烹以饮客命余赋诗》云:“谏议印封阳羡茗,卫公驿送惠山泉。百年佳话人兼胜,一笑风檐手自煎。闲兴未夸禅榻畔,月明还到酒樽前。品尝只合王公贵,惭愧清风被玉川。”明代徐渭,诗吟茗岭,岭南罗岕,岭北宜兴。《中国茶诗》载《茗岭篇》云:“知君元嗜茗,欲傍茗岭家。入涧遥尝水,先春试摘芽。方屏午梦转,小阁夜香赊。独啜无人伴,寒梅一树花。明代天门学派首领、京中重臣钟惺,作《七月十五日试岕茶徐元叹寄到二首》,其一云:“江南秋岕日,此地试春茶。致远良非易,怀新若有加。咄嗟人器换,惊怪色香差。所赖微禁老,经时保静嘉。长兴明代文人臧懋循送岕茶给“吴兴四子”的茅维。茅维作《友人饷岕茶歌》云:“乍倾色若无,稍贮味逾迥。七碗清风飕,一啜胸滓冷。何用金沙水,自陋建阳饼。世以方虎丘,品置岂平等。不愿封云溪,愿得岕一顷。”明代长兴文人徐中行,官至江西布政使,送岕茶给浙江按察副使。明代冯梦祯在《快雪堂漫录》中记录道:“李于鳞为吾浙按察副使,徐子与(中行)以岕茶最精者饷之。比看子与于昭庆寺问及,则已赏皂役矣。盖岕茶叶大梗多,于鳞北人不相遇宜也,纪之以发一笑。”汪道会《和茅孝若试岕茶歌》云:“评者往往为吴兴,请卢淡穆有幽致。去年春尽客来泠,茅君遗我岕一器。更寄新篇赋岕歌,蝇头小书三百字。为言明月峡中生,洞山庙后皆其次。”明时在宜兴为官的熊飞有长篇诗歌《座怀苏亭,焚北铸炉,以陈壶徐壶烹洞山岕片歌》中说到“闲煮惠泉烧柏子,梧风习习引轻裾。吁嗟!洞山岕片不多得,任教茗战难相克”。明代宜兴进士方逢时《宜兴八景诗•阳羡茶泉》云:“乘风便可游三岛,锡贡应先上九重。欲识山中清绝处,试将标品问卢仝”。
岕茶之典
茶叶因沸水才能释放出深蕴的清香,人生只有经过多重的历练,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
一个屡试不第的王秀才迢迢来到南岳寺,慕名寻到老僧释然,沮丧地对老僧释然说:“像我这样屡屡失意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静听着这位秀才的叹息和絮叨,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途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稍顷,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然后用温水沏了,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用些茶。” 秀才俯首看看杯子,只见杯子里微微地袅出几缕水汽,那些茶叶静静地浮着。不解地询问释然说:“贵寺怎么用温水冲茶?释然微笑不语,只是示意秀才说:“施主请用茶吧。”秀才只好端起杯子,轻轻呷了两口。释然说:“请问施主,这茶可香?”秀才又呷了两口,细细品了又品,摇摇头说:“这是什么茶?一点茶香也没有呀。”释然笑笑说:“这是一品岕茶,怎么会没有茶香?”秀才听说是一品岕茶,又忙端起杯子吹开浮着的茶叶呷两口又再三细细品味:“真的没有一丝茶香。”老僧释然微微一笑,吩咐小和尚说:“再去膳房烧一壶沸水送过来。”
稍顷,便提来一壶壶嘴吱吱吐着浓浓白气的沸水进来,
释然起身,取茶用沸水重泡,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随着茶叶的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便从杯子里溢出来。闻着那清清的茶香,秀才禁不住欲去端那杯子,
释然微微一笑说:“施主稍候。”说着便提起水壶朝杯子里又注了一缕沸水。秀才再俯首看杯子,见那些茶叶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得更嘈杂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地升腾出杯子,在禅房里轻轻地弥漫着。那绿绿的一杯茶水,沁得满屋津津生香。释然笑着问道:“施主可知道同是第一品岕茶,却为什么茶味迥异吗?”秀才思忖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用水不同吧。”释然笑笑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沏的茶,茶叶就轻轻地浮在水上,没有沉浮,茶叶怎么会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沉了又浮,浮了又沉,沉沉浮浮,茶叶就释出了它春雨的清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平平静静生活,就像温水沏的淡茶平地悬浮着,弥漫不出他们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的人,坎坷和磨砺一次又一次袭击他们,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酽茶,他们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沉沉浮浮,于是像沸水一次次冲沏的茶一样溢出了他们生命的脉脉清香。是的,浮生若茶。而命运的价值,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磨砺和忍耐,才能留下我们一脉脉人生的幽香。
王秀才下山,潜心苦读。后得进士及第,为官一方,廉洁自律,因性耿直,于官场不融恰,有生退意。
多年后,又上南岳寺,寻到老僧,郁郁对老僧释然说:“上次承蒙教诲,了有小成,可感现世态炎凉,自己无所适从,为何进退皆不如意呢?”老僧如前般定做,只是吩咐小和尚说:“官人远来,烧水上好茶。”
稍许,水沸,释然抓茶叶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微微笑之:“请用茶。”官人问之:“此还是一品岕茶否?”“非也,此乃斗品贡茶,天家清贡之物,本庙监制,稍有余。”官人肃然起敬,徐徐咽下,口舌生津,香余满口,仔细审视碗底,茶芽细嫩,汤色柔和淡雅,如冰类玉。
三水毕,“好茶,果然是好茶,和以往喝的茶味绝不一样。”释然笑道:“味觉如何?”“此茶清淡,似甘醇,似有物,似无牵,让人似觉身清欲飞。” “再泡一巡如何。“释然吩咐小和尚,“施主再品。”生再饮,哪种轻洌的甘甜仍然绵长不绝,释然说道:“官人可觉滋味不同?”生若有所思,说:“岕茶色白,味淡、香美。初入口,过一下,觉得甘甜入喉,静入心脾,过一下,清新的感觉直透骨髓。淡的味道,从来没感觉到与今日的不同。”释然微微一笑,说道:“淡者,道也。”
人淡若茶,饮茶至淡处方可悟茶之道,友交往,亲近之人交往,淡浓自有分说。香淡、味淡、色淡、人淡、心淡,然至淡处,犹有甘淡在口,此中况味,非精于道者可语也。
岁月如梭,且从容。
宜兴盛产茶叶,且品种较多,这是众所周知的事。然而,如今许多宜兴人,喝着香喷喷的本地茶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历史上宜兴曾有岕茶。
岕茶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尊崇,曾有人称它是“第一名茶”。宜兴人读“岕”为“卡”,意为介于两山峰之间的空旷之地。宜兴南部山区有很多地名里带“岕”字,岕茶就生长在那里,在金沙泉水的滋润下,再加上极佳的土壤条件,可谓是钟灵毓秀的“尤物”。在中国古代有关茶的书籍中,其中有六部书籍提到了 茶。如明朝的周高起在《洞山 茶系》一书中说:罗岕有岕八十八处,其中以洞山为最。所谓罗岕茶、洞山茶,产于茗岭南坡,史称茗岭茶。明末四公子之陈贞慧在《秋园杂佩》里也谈到岕茶:阳羡茶数种,岕茶为最,岕数种,庙后为最。
岕茶的主要特征是色白、味香。我们通常喝的茶叶其颜色都是绿色(红茶除外),而岕茶的颜色却是奶白色的,其香气扑鼻,并略有婴儿的体香。此外,岕茶极易存放,一年四季都不会变质。喝岕茶也极有讲究,有上投、中投、下投之分。夏日先倒水后放茶叶,称上投;春秋倒水一半,放茶叶后再倒满水,称中投;冬日初春先放茶叶后倒水,称下投。
对岕茶的赞美,历代留下了许多诗词。明代唐伯虎在阳羡品岕茶,兴之所至,作《咏阳羡岕茶》,其中云:清明争插西河柳,谷雨初来罗岕茶。祝枝山品岕茶后作诗曰:潇洒夜雨来窗外,岕谷秋云起座前。明代“吴兴四子”的茅维,喝了岕茶后称:不愿封云溪,愿得岕一顷。
岕茶还有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传说。一个秀才姓王,屡试不第,慕名来到宜兴的南岳寺,沮丧地对一老僧说:“像我这样屡屡失意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老僧吩咐小和尚:“施主远途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不一会,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老僧抓了一把茶叶放在温水里,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用茶。”王秀才见茶叶静静地浮在温水上面,不解地问:“贵寺怎么用温水冲茶?”老僧微笑不语,王秀才只好端起壶轻轻呷了两口。老僧问:“这茶可香?”王秀才摇摇头说:“这是什么茶?一点茶香也没有呀!”老僧说:“这是第一品岕茶,怎么会没有茶香?”于是,又吩咐小和尚去烧一壶沸水送来。沸水来了,老僧取一个杯子,撮了把茶叶放进去,稍稍往杯子里注了些沸水,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一丝丝细微的清香便从杯子里溢出来。老僧又往杯子里注了一缕沸水,只见那些茶叶上下浮沉得更嘈杂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地升腾出杯子。老僧问:“施主可知道同是第一品岕茶,为何茶味不同?”王秀才思忖后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用水不同吧。”老僧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沏的茶,茶叶就轻轻地浮在水上,没有沉浮,茶叶怎会散发出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浮了又沉,沉沉浮浮,就释放出了它的清香。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茶呢?”王秀才终于在这冲沏茶中领悟到了人生的哲理,便下山潜心苦读,终于进士及第,为官一方。
那么,岕茶如此之好,为何会失传呢?岕茶失传的主要原因是制作成本高,工艺复杂。岕茶最主要的工序是焙茶,极讲究工时。制作其他茶叶,通常从第一道工艺到茶叶烘干,只要几个小时就可完成,而岕茶仅仅焙茶就要三十多个小时,而且其中的火候、温度、时机等稍有一点掌握不好,就会前功尽弃。正是这一原因,岕茶工艺制作于清朝中期失传。
近年来,宜兴市龙背山森林茶场场长赵永灵按古籍的记载,不断摸索岕茶的制作工艺,终于少量制作出了《洞山岕茶系》中所描述的第一品、第二品及贡品岕茶。他相信,只要不断探索,消失已久的岕茶一定会重新出现在宜兴。
岕茶汇抄
□ [清] 冒襄 辑
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巢民,又号朴巢,江苏如皋人。冒襄幼有俊才,负时誉。史可法荐为监军,后又特用司李,皆不就。明亡后无意用世,性喜客,所居有朴巢、水绘园、深翠山房诸胜,擅池沼亭馆之景,四方名士,招致无虚日。晚年结匿峰庐,以图书自娱。有《水绘园诗文集》、《朴巢诗文集》及《影梅庵忆语》等传世。
《岕茶汇抄》大半取材于冯可宾《岕茶笺》,还钞于许次纾《茶疏》和熊明遇《罗岕茶记》。刊本有昭代丛书本,张潮撰序和跋;有冒氏小品四种本,光绪乙酉(1885)刊;有冒氏丛书本,光绪己亥(1899)刊。
本书以冒氏小品四种本为底本,参校他本。
小引
茶之为类不一,岕茶为最,岕之为类亦不一,庙后为佳。其采撷之宜,烹啜之政,巢民已详之矣,予复何言,然有所不可解者,不在今之茶,而在古之茶也。古人屑茶为末,蒸而范之成饼,已失其本来之味矣。至其烹也,又复点之以盐,亦何鄙俗乃尔耶。夫茶之妙在香,苟制而为饼,其香定不复存。茶妙在淡,点之以盐,是且与淡相反。吾不知玉川之所歌、鸿渐之所嗜,其妙果安在也。善茗饮者,每度卒不过三四瓯,徐徐啜之,妙尽其妙。玉川子于俄顷之间,顿倾七碗,此其鲸吞虹吸之状,与壮夫饮酒,夫复何姝。陆氏《茶经》所载,与今人异者,不一而足。使陆羽当时茶已如今世之制,吾知其沉酣于此中者,当更加十百于前矣。昔人谓饮茶为水厄,元魏人至以为耻甚,且谓不堪与酪作奴,苟得罗介饮之,有不自悔其言之谬耶。吾香三天子都,有抹山茶,茶生石间,非人力所能培植,味淡香清,采之甚难,不可多得。惜巢民已殁,不能与之共赏也。心斋张潮[1]撰
环长兴境,产茶者曰罗嶰,曰白岩、曰乌瞻、曰青东、曰顾渚、曰筱浦,不可指数,独罗嶰最胜。环嶰境十里而遥,为嶰者亦不可指数。嶰而曰岕,两山之介也。罗氏居之,在小秦王庙后,所以称庙后罗岕也。洞山之岕,南面阳光,朝旭夕晔,云滃雾浡,所以味迥别也[2]。
产茶处,山之夕阳胜于朝阳。庙后山西向,故称佳。总不如洞山南向,受阳气独专,足称仙品[3]。
茶产平地,受土气多,故其质浊。岕茗产于高山,泽是风露清虚之气,故为可尚。茶以初出雨前者佳,惟罗岕立夏开园,吴中所贵,梗粗叶厚,有萧箬之气。还是夏前六七日,如雀舌者佳,最不易得。
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于今贡茶两地独多。阳羡仅有其名,建州亦非最上,惟有武夷雨前最胜。近日所尚者,惟长兴之罗岕,疑即古之顾渚紫笋也。介于山中谓之岕,罗隐隐此故名罗。然岕故有数处,今惟洞山最佳。姚伯道云:明月之峡,厥有佳茗,是上乘品。要之,采之以时,制之尽法,无不佳者。其韵致清远,滋味甘香,清肺除烦,足称仙品。若在顾渚,亦有佳者,人但以水口茶名之,全与岕别矣[4]。
岕中之人,非夏前不摘。初试摘者,谓之开园。采自正夏,谓之春茶。其地稍寒,故须待时,此又不当以太迟病之。往日无有秋摘,近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不嫌少薄也[5]。
岕茶不炒,甑中蒸熟,然后烘焙。缘其摘迟,枝叶微老,炒不能软,徒枯碎耳。亦有一种细炒岕,乃他山炒焙,以欺好奇。岕中惜茶,决不忍嫰采,以伤树本。余意他山摘茶,亦当如岕,迟摘老蒸,似无不可。但未试尝,不敢漫作[6]。
岕茶,雨前精神未足,夏后则梗页太粗。然以细嫰为妙,须当交夏时。时看风日晴和,月露初收,亲自监采入篮。如烈日之下,又防篮内郁蒸,须伞盖至舍,速倾净匾薄摊,细拣枯枝病叶、蛸丝青牛之类,一一剔去,方为精洁也[7]。
蒸茶,须看叶之老嫩,定蒸之迟速,以皮梗碎而色带赤为度,若太熟则失鲜。起其锅内汤频换新水,盖熟汤能夺茶味也[8]。
茶虽均出于岕,有如兰花香而味甘,过霉历秋,开坛烹之,其香愈烈,味若新沃,以汤色尚白者,其洞山也。他嶰初时亦香,秋则索然,与真品相去霄壌。又有香而味涩,色淡黄而微香者,有色青而毫无香味,极细嫩而香浊味苦者,皆非道地。品茶者辨色闻香,更时察味,百不失矣[9]。
茶色贵白,白亦不难。泉清瓶洁,叶少水洗,旋烹旋啜,其色自白。然真味抑郁,徒为目食耳。
若取青绿,天池、松萝及下岕,虽冬月,色亦如苔衣,何足称妙。莫若真洞山自谷雨后五日者,以汤薄浣,贮壶良久,其色如玉,冬犹嫩绿,味甘色淡,韵清气醇,如虎丘茶作婴儿肉香,而芝芬浮荡,则虎丘所无也[10]。
烹时先以上品泉水涤烹器,务鲜务洁。次以热水涤茶叶,水太滚恐一涤味损,以竹箸夹茶于涤器中,反复涤荡,去尘土、黄叶、老梗尽,以手搦干,置涤器内盖定,少刻开视,色青香洌,急以沸水泼之。夏先贮水入茶,冬先贮茶入水[11]。
茶花味浊无香,香凝叶内。
洞山茶之下者,香清叶嫩,着水香消。
棋盘顶、乌纱顶、雄鹅头、茗岭,皆产茶地,诸地有老柯嫩柯,惟老庙后无二,梗叶丛密,香不外散,称为上品也。
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一壶,任独斟饮,方得茶趣。何也,壶小香不涣散,味不耽迟。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恰有一时,太早未足,稍缓已过。个中之秒,清心自饮,化而裁之,存乎其人[12]。
忆四十七年前,有吴人柯姓者,熟于阳羡茶山,每桐初露白之际,为余入岕,箬笼携来十余种,其最精妙不过斤许数两,味老香淡,具芝兰金石之性。十五年以为恒。后宛姬从吴门归,余则岕片必需半塘顾子兼,黄熟香必金平叔,茶香双妙,更入精微。然顾、金茶香之供,每岁必先虞山柳夫人,吾邑陇西之倩姬与余共宛姬,而后他及[13]。
金沙于象明携岕茶来,绝妙。金沙之于精鉴赏,甲于江南,而岕山之棋盘顶,久归于家,每岁其尊人必躬往采制。今夏携来庙后、棋顶、涨沙、本山诸种,各有差等,然道地之极,真极妙,二十年所无。又辨水候火,与手自洗,烹之细洁,使茶之色香性情,从文人之奇嗜异好,一一淋漓而出。诚如丹丘羽人所谓,饮茶生羽翼者,真衰年称心乐事也。
又有吴门七十四老人朱汝奎,携茶过访,茶与象明颇同,多花香一种。汝奎之嗜茶自幼,如世人之结斋于胎,年十四入岕迄今,春夏不渝者百二十番,夺食色以好之。有子孙为名诸生,老不受其养,谓不嗜茶,为不似阿翁。每竦骨入山,卧游虎虺,负笼入肆,啸傲瓯香,晨夕涤瓷洗叶,啜弄无休,指爪齿颊与语言激扬赞颂之津津,恒有喜神妙气,与茶相长养,真奇癖也。
跋
吾乡既富茗柯,复饶泉水,以泉烹茶,其味大胜,计可与罗岕敌者,唯松萝耳。予曾以诗寄巢民云:君为罗岕传神,我代松萝叫屈;同此一样清芬,忍令独向隅曲。迄今思之殊深,我以黄公酒垆之感也。心斋居士题。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
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
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读 kē)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
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
扩展资料
大红袍形态特征:植株灌木型,树冠半披张,树高可达2米以上,主干尚明显,分枝较密,叶梢向上斜生长,叶,一般在6~7cm,长者可达11~11cm。
宽一般3cm左右,宽者可达4~43cm,中叶型,近阔椭圆形,先端钝略下垂、叶缘略向面、叶绿光亮,叶肉稍厚微隆质脆、叶尚浅尚明27~28对,叶脉79对,花型尚大,直径3cm左右,花瓣6片,萼片5片、花丝稀疏稍长,高低不齐,二倍体,茶果中等。
嫩芽梢尚壮,深绿微紫,夏梢叶更显带红毫尚显,萌芽、开采期比肉桂品种迟,一般在5月10日左右(缓冬年份)。
-大红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ming5.com/gsqm/185415.html